highlight | theme |
---|---|
zenburn |
devui-blue |
本文是 从零到亿系统性的建立前端构建知识体系 ✨ 中的第十篇。
随着前端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时间和性能成为开发者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esbuild 以惊人的速度和卓越的性能迅速吸引了众多开发者的目光。
近两年来,esbuild 的 npm 下载量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一副要和老大哥 Webpack 争一争这头把交椅的味道。
在一些开发者眼中,esbuild 不仅是一个构建工具,更像是一个革命先驱。它对现代前端构建范式发起了一场革命,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前端工具的选择并非局限于 Node.js
,还包括像 Golang
、Rust
这样的新兴技术栈。
本文将从实际需求出发,深入调研 esbuild 的应用场景。和大家探讨一下:esbuild 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虚有其表?
为了满足生产环境的构建需求,调研内容如下:
- 基本特性:
- 是否支持
.js
、.jsx
、.ts
、.tsx
(要求能在.js
中写jsx
语法) - 是否支持
.css
、.module.css
、.less
、.module.less
- 是否支持不同文件格式之间的互相引用(比如
.css
文件中引入.less
) - 是否支持字体图标
- 是否支持常规的图片资源(在
.js
/.css
/.less
/.html
中的引用) - 其他资源文件处理:
.json
、.txt
、.data
等 - 配置路径别名缩短引用路径
- 提供
html
模版,将打包后的文件插入到html
模版中 - 在
NodeJs
环境和Web
环境中获取环境变量(判断是开发环境还是生产环境) - 生成
source-map
文件,最起码要有开发环境模式和生产环境模式
- 是否支持
- 性能优化:
- 向下兼容:
css
加厂商后缀css API
兼容老浏览器javascript
语法兼容老浏览器javascript API
兼容老浏览器
- 项目管理:
- 按照构建后的资源按目录进行分类并加上
- 构建前清空
dist
文件夹 - 构建前进行
typescript
类型检测(可选)
以上这些功能是构建工具应用在生产环境和大型项目时的必备条件。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调研中,深入探讨这些关键点。
已将相关代码存放在开源的 GitHub 仓库中:https://github.com/noBaldAaa/esbuild-demo
为了防止我行你不行的场景发生,在这里统一约定环境版本:
"node": "20.9.0",
"react": "^18.2.0",
"react-dom": "^18.2.0",
"esbuild": "^0.19.8",
初始化项目:
yarn init //初始化一个项目
yarn add esbuild react react-dom typescript //安装项目依赖,本文用 react 进行演示
yarn add @types/react @types/react-dom // 添加 react 类型
npx tsc --init // 生成 tsconfig.json 初始配置文件
安装完依赖后,根据以下目录结构来添加对应的目录和文件:
├── node_modules
├── package-lock.json
├── package.json
├── tsconfig.json
├── esbuild.build.js #配置文件
├── main.tsx #项目入口文件
├── main.css #项目入口css文件
└── src #源码目录
|── pages #页面文件
|── font #字体文件
|── imgs #资源文件
└── mock #模拟数据
esbuild.build.js:
const esbuild = require("esbuild");
const entryPoints = ["main.tsx"];
const options = {
// 入口文件
entryPoints,
// 启动打包
bundle: true,
// 输出目录文件夹
outdir: "dist",
};
esbuild.build(options).catch((e) => console.log(e));
main.tsx:
import { createRoot } from "react-dom/client";
import React, { FC } from "react";
import "./main.css";
const App: FC = () => {
return (
<div>
<p>main.js入口文件:</p>
</div>
);
};
const root = createRoot(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as HTMLElement);
root.render(<App />);
main.css:
color: #123456;
}
package.json 中进行配置:
"scripts": {
"build": "node ./esbuild.build.js"
},
先尝试对 main.tsx 进行打包,运行:
yarn build
打包成功,并自动生成 dist 文件夹,在 dist 目录下手动新建 index.html 文件,并导入打包后的文件:
导入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index.html 文件,按预期成功显示。
现在我们并没有像 Webpack 那样配置 loader,而是 esbuild 自动就识别 .tsx
文件并进行解析,很强 👍。
经测试,esbuild 能够自动识别 .js
、.jsx
、.ts
、.tsx
等类型文件。
如果我们是在 .js
后缀文件中写 tsx
内容,它能够识别吗?
将入口文件 main.tsx 文件名后缀改为 main.js 后再重新进行打包:不出意外的报错了:
The esbuild loader for this file is currently set to "js" but it must be set to "jsx" to be able to parse JSX syntax
通过查阅文档得知,需要配置相应的 esbuild loader 进行解析。
esbuild.build.js:
const options = {
// 省略其他
// 配置loader进行解析
loader: {
".js": "tsx", // 默认是 .js:js
".ts": "tsx", // 默认是 .ts:ts
".tsx": "tsx", // 默认就支持
".jsx": "jsx", // 默认就支持
},
};
esbuild.build(options).catch((e) => console.log(e));
这里的配置表示对 .js
文件后缀的文件用 tsx loader 进行解析。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解析成功。
小结:esbuild 通过内置了一部分
loader
, 支持对.js
、.jsx
、.ts
、.tsx
等文件进行解析。
对 .css
文件我们已经简单验证过了(main.css),在 src 目录中创建如下文件:
└── src #源码目录
└── pages #页面
|── PageA.tsx
|── pageA.module.css
|── PageB.tsx
|── pageB.less
|── PageC.tsx
└── pageC.module.less
PageA.tsx: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styles from "./pageA.module.css";
const PageA = () => {
return (
<div>
<h3 className={styles["pageA-test-module-background"]}>
我是PageA页面 测试.module.css文件
</h3>
</div>
);
};
export default PageA;
pageA.module.css:
.pageA-test-module-background {
background-color: #ddd;
}
PageB.tsx:
import React, { useEffect } from "react";
import "./pageB.less";
const PageB = () => {
return (
<div>
<h3 className={"pageB-test-less-background"}>
我是PageB页面 测试.less文件
</h3>
</div>
);
};
export default PageB;
pageB.less:
.pageB-test-less-background {
background-color: #999;
}
div {
h3 {
color: orange;
}
}
PageC.tsx: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styles from "./pageC.module.less";
const PageC = () => {
return (
<div>
<h3 className={styles["pageC-test-module-less-background"]}>
我是PageC页面 测试.module.less文件
</h3>
</div>
);
};
export default PageC;
pageC.module.less:
.pageC-test-module-less-background {
background-color: #666;
}
添加完成后在 main.tsx 中引入:
// 省略其他
import PageA from "./src/PageA";
import PageB from "./src/PageB";
import PageC from "./src/PageC";
import "./main.css";
const App: FC = () => {
return (
<div>
<p>main.js入口文件:</p>
<PageA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PageB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PageC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div>
);
};
// 省略其他
此时再运行 yarn build 重新打包,运行报错:
No loader is configured for ".less" files: src/pageB.less
通过查阅文档得知 esbuild 不支持解析 .less
文件,且没有对应的 loader
,需要我们手动配置插件。
安装支持解析 less 的插件:
yarn add esbuild-plugin-less
安装完成后在 esbuild.config.js 中进行配置:
//省略其他
const { lessLoader: lessLoaderPlugin } = require("esbuild-plugin-less");
const options = {
//省略其他
plugins: [
lessLoaderPlugin({
// 该插件还支持全局的主题配置
globalVars: {
primaryColor: "blue",
},
}),
],
};
esbuild.build(options).catch((e) => console.log(e));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打包成功。在浏览器中打开 dist/index.html :均符合预期。
经测试,文件间相互引用也均无问题。例如:
.css
文件引入.module.css
文件.css
文件引入.less
文件.css
文件引入.module.less
文件- ...
小结:在esbuild内部,默认会对
.css
文件用 css loader 进行解析,对.module.css
用 local loader 进行解析。当需要支持 less、sass 时,需要配置相应的插件。
在 iconfont 中选择一些图标后下载到 src/font 目录中:
在 main.css 中进行全局导入:
+ @import "./src/font/iconfont.css";
:root {
color: #123456;
}
在 main.tsx 中使用图标:
// 省略其他
import "./main.css";
const App: FC = () => {
return (
<div>
<p>main.js入口文件:</p>
<PageA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PageB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PageC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
<div style={{ margin: "10px" }}>
+ 测试图标: <span className="iconfont icon-Remove"></span>+{" "}
</div>
</div>
);
};
此时进行打包,控制台运行报错:
No loader is configured for ".woff2 .ttf .woff .svg .eot",
经过查阅文档得知,我们要想解析这些文件,有两个 loader
可供选择:
- file loader:将文件复制到输出目录下,并返回对应的文件名称(类型于 Webpack 的 file-loader)。
- dataurl loader:将文件内容以
Base64 编码
的形式直接包含在 URL 中。这样可以减少对服务器的请求,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这里我们使用 dataurl loader 进行配置。在 esbuild.config.js 中:
// 省略其他
const options = {
loader: {
...,
+ ".ttf":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 ".eot":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 ".woff":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 ".woff2":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 ".svg":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
};
此时再重新打包,可以看到图标文件通过 Base64 编码
的形式插入到了输出文件中:
打开浏览器,iconfont
图标显示正常:
小结:在 esbuild 中,file loader 和 dataurl loader 都是用于处理文件的
loader
,但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file loader 适用于大型文件,可以有效减少 js 文件的大小,同时更有利于缓存。但由于每个文件都需要额外的网络请求,可能会影响页面的加载性能,特别是对于大量小文件的情况。
dataurl loader 通过将文件内容嵌入到 js 中,减少了对服务器的额外请求,特别适用于小型文件。但可能会显著增加文件体积,且不利于缓存,只要 bundle 有变化,都需要重新下载。
如何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设置当资源文件小于 8KB 时使用 dataurl loader,否则使用 file loader。下文会讲解如何进行设置。
在 src/imgs 目录放两张图片:
在 PageB.tsx 中引入图片:
+ import ESBUILD_LOGO from "../imgs/esbuild.svg";
const PageB = () => {
+ useEffect(() => {
+ const dom: any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
+ dom.src = ESBUILD_LOGO;
+ }, []);
return (
<div>
<h3 className={"pageB-test-less-background"}>
我是PageB页面 测试.less文件
</h3>
+ <div>测试在tsx中通过import的方式导入图片:</div>
+ <img
+ src={ESBUILD_LOGO}
+ styl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Size: "contain" }}
+ />
+ <div>测试在tsx中通过dom的方式插入图片:</div>
+ <img
+ id="img"
+ styl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Size: "contain" }}
+ ></img>
</div>
);
};
在 pageA.module.css 中引入图片:
.pageA-background-image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size: contain;
background-image: url("../imgs/esbuild.svg");
}
配置完成进行打包:打包成功,并按照预期正常显示。
为了测试 .html
文件中引入图片的问题,我们需要先有一个 HTML 模板
。
再者,我们现在是手动在 dist 目录中创建 index.html
文件的,依赖的输出文件也是我们手动添加的,这样肯定不够优雅。
为了解决此问题,社区找了一个插件:@craftamap/esbuild-plugin-html。它可以帮我们提供 HTML 模版,并能将打包后的文件自动插入到 HTML 模版 中,类型于 Webpack 的 webpack-html-template。
安装插件:
yarn add @craftamap/esbuild-plugin-html
在 esbuild.config.js 中进行配置,并附上了一些个人理解:
// 省略其他
+ const { htmlPlugin } = require("@craftamap/esbuild-plugin-html");
const entryPoints = ["main.tsx"];
const options = {
// 省略其他
// 此选项告诉 esbuild 以 JSON 格式生成一些有关构建的元数据。以下示例将元数据放入名为 的文件中meta.json
// 想要用 htmlPlugin 插件,必须开启metafile
+ metafile: true,
+ plugins: [
+ htmlPlugin({
+ files: [
+ {
+ // entryPoints (string[]): 要注入到创建的HTML文件中的入口点(Entry Points)数组。例如,['src/index.jsx']。可以指定多个入口点。
+ entryPoints,
+ // 输出的HTML文件的文件名,例如 index.html。路径是相对于输出目录的。
+ filename: "index.html",
+ // title (string): 注入到<head>中的<title>标签的内容,如果未指定,则不设置。
+ // 会覆盖模版中默认的title
+ title: "学习",
+ // htmlTemplate (string): 自定义HTML文档模板字符串。如果省略模板,则将使用默认模板。可以是HTML字符串,也可以是指向HTML文件的相对路径。
+ htmlTemplate: "./public/index.html",
+ // define (Record<string, string>): 定义可在 html 模板上下文中访问的自定义值。
+ define: {
+ name: "不要秃头啊",
+ },
+ // scriptLoading ('blocking' | 'defer' | 'module'): 决定是否将脚本标签插入为阻塞脚本标签,带有 defer=""(默认),或带有 type="module"。
+ scriptLoading: "",
+ // findRelatedCssFiles (boolean): 查找相关的输出 *.css 文件并将它们注入到HTML中。默认为 true。
+ findRelatedCssFiles: true,
+ // 默认为false,开启后相当于将所有的css,js文件全部放在html文件中,这样相当于只需要用到html文件
+ // 属性用于控制是否将脚本和样式资源嵌入到 HTML 文件中,而不是作为外部文件引用。这可以有助于减少页面的请求次数,从而提高页面加载性能,特别是对于较小的应用
+ inline: false,
+ // extraScripts ((string | { src: string; attrs?: { [key: string]: string } } )[]): 额外的脚本,可以是字符串数组或包含 src 和可选 attrs 的对象。用于在HTML中插入其他脚本。
+ extraScripts: [],
+ // hash (boolean | string): 为所有包含的脚本和CSS文件附加哈希以进行缓存破坏。哈希基于给定的字符串。如果给定一个布尔值,哈希基于当前时间。
+ // 为引入的 js 和 css 添加hash,但是感觉不太好这里,因为使用的是时间戳
+ hash: false,
+ },
+ ],
}),
],
};
这插件有一个比较坑的地方是:它依赖于 esbuild 内部生成的 meta.json 文件,所以必须将 metafile
属性设置为 true
。
配置完成后,在根目录下新建 public 文件夹:
public/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title>esbuild demo</title>
</head>
<body>
<div>这里是index.html的内容:</div>
I am <%- define.name %>
<img src="./juejin.svg" />
<div id="root"></div>
</body>
</html>
并在 public 目录下放一张掘金的 logo 。
此时进行打包:打包成功。但 index.html 中引入的图片却不能正常显示。
这里是因为 index.html 文件并不在打包的依赖项中,而且 esbuild 也还没有处理 html
文件相关的 loader
。
没办法,我们需要将 public 目录下用到的文件复制到输出目录中。
这里尝试找了几个插件,都挺坑的。决定还是自己手撸一个(该篇文章不具体讲解如何写插件,以及插件的原理,下一篇文章重点讲)。
esbuild.config.js:
// 省略其他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options = {
// 省略其他
plugins: [
// 省略其他
{
name: "copy-plugin",
setup(build) {
// 辅助函数,用于同步复制文件
function copyFileSync(source, target) {
// 获取目标文件夹路径
const targetDir = path.dirname(target);
// 如果目标文件夹不存在,创建它(包括多层目录)
if (!fs.existsSync(targetDir)) {
fs.mkdirSync(targetDir, { recursive: true });
}
// 获取目标文件路径,使用源文件的基本文件名
const targetFile = path.join(target, path.basename(source));
// 同步复制文件
fs.copyFileSync(source, targetFile);
}
// 主要复制函数,source 是数组,遍历处理每个文件
function copy({ source, target }) {
source.forEach((sourceItem) => {
// 如果文件存在,进行复制
if (fs.existsSync(sourceItem)) {
copyFileSync(sourceItem, target);
}
});
}
// 配置复制的选项
const copyOptions = {
source: ["./public/juejin.svg"], // 源文件或文件夹路径,可以是数组
target: "./dist", // 目标文件夹路径
};
// 在 esbuild 完成构建后触发的回调,执行复制操作
build.onEnd(() => copy(copyOptions));
},
},
],
};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public 目录下的图片已经复制到输出目录:
打开浏览器,显示正常:
小结:在
css
、js
、html
中引入图片成功。但 esbuild 仅支持在css
、js
中引用图片资源。如果想要在.html
中正常显示,需要 @craftamap/esbuild-plugin-html 插件和手写相应的复制文件插件来完成。
在 src/mock 文件夹中添加:
test1.json:
{
"name": "不要秃头啊"
}
text2.txt:
"hello ,我是 data 格式"
在 main.tsx 中引入并打印结果:
// 省略其他
import test1 from "./src/mock/test1.json";
import test2 from "./src/mock/text2.txt";
const App: FC = () => {
console.log(test1, "test1.json");
console.log(test2, "test2.txt");
// 省略其他
};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控制台运行报错:
Could not resolve "./src/mock/test2.txt"
经查阅文档,对 .txt
文件我们需要用到 text loader,在 esbuild.config.js 中进行配置:
// 省略其他代码
const options = {
loader: {
".js": "tsx", // 默认是 .js:js
".ts": "tsx", // 默认是 .ts:ts
".tsx": "tsx", // 默认就支持
".jsx": "jsx", // 默认就支持
// file 这个 loader 会将文件复制到输出目录,并将文件名返回到源代码中
// 这里用 dataurl loader,相当于将字体图标都转换为 Base 64 格式插入到了 App.css 文件中
// 这里用file loader 的话,就相当于拷贝
".ttf":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eot":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woff":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woff2":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svg": "dataurl", // 为了支持字体图标
+ ".txt": "text",
".json": "json", // 默认就是这个
},
};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处理成功。
上面主要测试了 esbuild 对于不同类型资源的处理情况,这里根据 esbuild 所提供的 loader
做个总结:
- js:处理 .js 文件,不多说。
- jsx:处理 .jsx 文件,不多说。
- ts:处理 .ts 文件,不多说。
- tsx:处理 .tsx 文件,不多说。
- css:处理 .css 文件,不多说。
- local-css:处理 .module.css 文件,支持 css module。
- global-css:处理全局 css 文件,代表不启用 css module 模式(如果对 .module.css 文件配置该 loader,代表用正常 css loader 进行处理)。
- json:处理 .json 文件,不多说。
- file:可处理任何格式文件。该 loadder 会将文件复制到输出目录,并将文件名作为字符串嵌入到包中,和 webpack 的 file-loader 一样。
- text:处理文本文件。
- base64:将文件转换为 Base64 编码。
- dataurl:将文件转换为 Data URL 格式。类似于 Base64 Loader,将文件直接嵌入到代码中,但以 Data URL 形式。
- binary:用于处理不需要转换的二进制文件。
- copy:复制文件到输出目录而不进行处理。
- empty:生成一个空的模块。更多时候用于占位,或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一个空模块时使用。
在 3.3 节中我们提到过: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对请求资源进行优化。当资源文件小于 8KB 时使用 dataurl loader,否则使用 file loader 更佳。
在 Webpack 中我们一般是这样配置的:
{
test: /\.(png|jpe?g|gif|svg)$/,
type: "asset",
parser: {
dataUrlCondition: {
maxSize: 8 * 1024, //如果文件不超过8kb才转换为 base64 URL
},
},
},
那么在 esbuild 中我们应该如何去配置呢?
经查阅文档,发现在 esbuild 内部并不支持我们动态的去切换 loader
,需要通过第三方插件来完成。安装插件:
yarn add esbuild-plugin-inline-image
在 esbuild.config.js 中进行配置:
// 省略其他
+ const inlineImagePlugin = require("esbuild-plugin-inline-image");
const options={
// 省略其他
plugins: [
+ inlineImagePlugin({
+ limit: 8 * 1024, // 默认为10000,超过这个数用 file loader,否则用 dataurl loader
+ // 这里如果 loader 中配置了 png 格式用 file loader,但是插件这里又配了,以这里的为准
+ extensions: ["jpg", "jpeg", "png", "gif", "svg", "webp", "avif"], // 要处理的文件格式,默认为这些
}),
],
}
随着项目越来越大,文件路径越来越深,有时候我们希望这样去导入文件,而不用一层一层的往外查找:
import xx from "@src/xxx"
在其他构建工具中通常是通过配置 alias
属性来设置的。esbuild 也不例外,在 esbuild.config.js 中进行配置:
const options = {
// 配置别名,不仅可以配置路径,还可以配置包名
alias: {
// 这里还运行替换包名,当识别hello 这个包时自己用成 react 包,这个功能还是很有用的,比如替换为华为最近发布的包
// hello: "react",
"@":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
"@imgs":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mgs"),
"@pages":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pages"),
},
};
这个功能还是很强大的,不仅可以配置路径,还能替换包名。比如我们配置 hello: "react"
,这就相当于告诉 esbuild 当遇到 hello
这个包名时,去加载 react
这个包。
最近华为不是新出了前端开发框架 openInula 嘛,宣传说可以和 React 无缝替换,将来说不定能用上这个功能!
在 main.tsx 中进行测试:
// 将原先的 import PageA from "./src/pages/PageA" 进行替换
import PageA from "@pages/PageA";
import PageB from "@pages/PageB";
import PageC from "@pages/PageC";
import test1 from "@/mock/test1.json";
import test2 from "@/mock/text2.txt";
替换完成后重新打包,显示正常!
小结:这里经过本人反复测试,发现
alias
这个属性坑还是很多的。github 上也有不少跟 alias 属性相关的 bug,这里大家如果在使用中遇到了问题,可以直接将
alias
属性替换成这个插件:esbuild-plugin-path-alias(社区有不少解决alias
问题的插件,经测试这个最靠谱)。
安装:
yarn add esbuild-plugin-path-alias
使用:
// 省略其他
+ const aliasPlugin = require("esbuild-plugin-path-alias");
const options={
// 省略其他
plugins:[
+ aliasPlugin({
+ "@": path.resolve(__dirname, "."),
+ "@utils":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utils"),
+ }),
]
}
esbuild 的 source-map 配置 虽然不像 Webpack 那么多种类,但也还是提供了四种模式供我们选择:
- linked:生成单独的 .js.map 文件,并在 .js 文件中包含
//# sourceMappingURL = 地址
。它的优点是可以 source-map 文件独立出来,减小生成的 .js 文件大小。 - external:生成单独的 .js.map 文件,但 .js 文件不包含
//# sourceMappingURL = 地址
。它的优点是 source-map 文件独立存储,但 .js 文件不包含显式的 source-map 地址。 - inline:将 source-map 文件以 Base64 形式追加到 .js 文件的末尾,不生成额外的 .js.map 文件。它最大的优点是方便部署,一次加载即可获取源映射信息。但由于源映射通常较大,会显著增加 .js 文件的大小。
- both:同时生成 inline 和 external,即在 .js 文件末尾追加 inline,并生成单独的 .js.map 文件。该模式结合了 inline 和 external 的优势,可在 .js 文件中快速获取源映射信息,并且也有独立的 .js.map 文件备份。很难说这是优点还是缺点,暂时没想到应用场景。
这里比较好的最佳实践是:
- 生产环境使用 external 模式 或 不生成 source-map 文件。
- 开发环境使用 inline 模式 或 linked 模式。
在生产环境使用 external 模式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在需要时进行错误追踪和调试。虽然浏览器不会自动加载并关联 source map
文件,但在开发人员需要查看详细的错误信息、追溯代码来源时,这个独立的 source map
文件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在 esbuild.config.js 中配置 source-map
:
// 省略其他内容
const options = {
// 配置true的话,默认就是 linked 模式,这里的模式选择:linked|external|inline|both
+ sourcemap: true,
}
这里如果配置 true
的话,默认就是 linked 模式。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打包成功,source map
文件正常生成。
为了提升页面加载速度,加快打包速度,有时候我们希望将一些常用的第三方包排除在构建之外,通过 cdn 链接的方式来引入。这样即能长久的使用缓存,节省带宽成本,又能提高加载速度,减小构建体积。
通过查阅文档得知 external 属性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将 react
、react-dom
、lodash
排除在构建依赖中。
在 esbuild.config.js 中配置如下:
// 省略其他
const options={
// 将这几个模块标记为外部依赖
+ external: ["react", "react-dom", "lodash"],
}
然后在 esbuild-plugin-html 插件中配置我们需要加载的 cdn 链接:
// 省略其他
const options={
plugins:[
// 省略其他
htmlPlugin({
files: [
{
// 省略之前的其他配置
+ extraScripts: [
+ {
src: "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react/18.2.0/umd/react.production.min.js",
+ },
+ {
+ src: "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react-dom/18.2.0/umd/react-dom.production.min.js",
+ },
+ {
+ src: "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lodash.js/4.17.21/lodash.min.js",
+ },
+ ],
},
],
}),
]
}
此时运行 yarn build 重新打包:打包成功,cdn 链接正确引入。
dist/main.js 中成功将 react
运行时代码排除掉:
此时在浏览器中打开,运行却报错:
经过反复研读打包后的文件,发现 esbuild 对于 external
的实现方式有点不同。即使我们配置了 external
属性,告诉 esbuild 这些模块不参与构建过程,但它依然会保留导入语句。
官方文档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这是原文:
也就是说,当我们项目中导入了 react
,并在 external
中将其标记为了外部依赖,在构建的时候它会将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转换为 const react = require(react)
。
当在浏览器中运行时,由于找不到 react
模块代码,就会导致报错。
基于这个问题,我个人也是很不理解,并向 esbuild 的作者提出了我的疑问,这是 issue 链接:evanw/esbuild#3509
evanw (esbuild 作者)虽然并未解释为什么这么做,但是给出了解决方案:在 Web 环境中手动实现 require 函数,并判断当加载 react 模块的时候返回 cdn 中导出的 react 变量。
......
我个人对这种解决方案很难苟同,我认为这是 esbuild 内部实现的问题。
基于我个人的理解,也给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写一个插件解决这种问题。
const options={
// 省略其他
plugins: [
// 排除第三方包插件,配合 external 属性使用
+ {
+ name: "external-plugin",
+ setup(build) {
+ build.onResolve({ filter: /^lodash$/ }, (args) => {
+ return { path: args.path, namespace: "lodash" };
+ });
+ build.onLoad({ filter: /.*/, namespace: "lodash" }, (args) => {
+ return {
+ contents: "module.exports=window._",
+ };
+ });
+ build.onResolve({ filter: /^react$/ }, (args) => {
+ return { path: args.path, namespace: "react" };
+ });
+ build.onLoad({ filter: /.*/, namespace: "react" }, (args) => {
+ return {
+ contents: "module.exports=window.React",
+ };
+ });
+ build.onResolve({ filter: /^react-dom/ }, (args) => {
+ return { path: args.path, namespace: "react-dom" };
+ });
+ build.onLoad({ filter: /.*/, namespace: "react-dom" }, (args) => {
+ return {
+ contents: "module.exports=window.ReactDOM",
+ };
+ });
+ },
+ },
]
}
这个插件的大致意思是说,当去 require
这些被排除构建的模块时,返回这些模块导出的全局变量。
经测试,能解决问题且正常显示。
接下来测试代码压缩,这是 esbuild 的重头戏,并且是它的核心优势!
在 esbuild.config.js 中开启压缩:
const options={
+ // 开启压缩
+ minify: true
}
使用方式很简单,点赞!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打包成功并显示正常。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esbuild 只会对在构建流程中的 js
文件和 css
文件进行压缩,并不会对构建流程之外的 html
文件进行压缩。当然,这也是能理解的。
要想压缩 html 文件,需要我们在输出 html 文件前用 html-minifier-terser 这个工具进行压缩,压缩完成后再输出到文件系统中,这一块我们下一节写插件再重点讲解。
不过无伤大雅,速度很快,再次点赞。
接下来是上生产前的必要准备工作:解决 css 属性兼容性问题。比如 css3 中新增的属性 user-select
,目前只有部分浏览器支持,其他浏览器要想也支持的话,需要我们加上浏览器前缀:
-webkit-user-select: none;
-moz-user-select: none;
-ms-user-select: none;
user-select: none;
在 Webapck 中一般是用 PostCSS 和相应的插件来解决此类问题的。
但在 esbuild 中很简单,只需配置需要兼容的浏览器即可。
如上面提到的 user-select
属性,在 https://caniuse.com/ 中查询到,该属性谷歌浏览器 54 版本后才支持,火狐浏览器 69 版本后才支持。
在 target 属性中配置我们需要支持的浏览器版本。
// 省略其他
const options={
// 配置兼容的浏览器或js版本
+ target: ["es2015", "chrome53", "firefox68"],
}
在 main.css 中写一段测试代码:
:root {
--foo-color: #12345678;
color: var(--foo-color);
user-select: none;
}
重新打包:浏览器前缀已自动加上。
但是有些属性仅仅加前缀是不够的,比如上面我们用到的 var (css 变量)
这个 API,谷歌浏览器 67 以上版本才支持,这个时候单独配置 esbuild 的 target
属性是不会生效的。
如果我们想要在低浏览器中生效,就必须要生成对应的 polyfills。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 PostCSS 来帮我们解决这类问题。
PostCSS:它是一个通过 JavaScript 来转换样式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一些 CSS 的转换和适配,比如自动添加浏览器前缀、css 样式的重置等。
它本身只提供了解析和生成 CSS 的基础框架,实际的功能是通过插件来实现的。
这里尝试了几个 esbuild 插件均失败,决定自己写一个简易的 esbuild-postcss-plugin
。先安装相应的依赖:
yarn add postcss postcss-css-variables
postcss-css-variables:专门解决 var 变量兼容性的 postcss 插件。
安装完成后在 esbuild.config.js
中配置:
+ const postcss = require("postcss");
+ const cssVariables = require("postcss-css-variables");
const options={
plugins:[
// 配置css兼容性问题
+ {
+ name: "postcss-plugin",
+ async setup(build) {
+ build.onLoad({ filter: /.css$/ }, async (args) => {
+ const css = await fs.promises.readFile(args.path, "utf8");
+ const result = await postcss([cssVariables]).process(css, {
+ from: args.path,
+ });
+ return { contents: result.css, loader: "css" };
+ });
+ },
+ },
]
}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var 变量已经替换为具体的属性。
这里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需要用到大量插件,所以更多的时候是使用插件的合集,也就是预设。它里面包含了很多我们需要用到的插件:postcss-preset-env。
安装该插件:
yarn add postcss-preset-env
配置到 postcss 中:
const postcss = require("postcss");
+ const postcssPresetEnv = require("postcss-preset-env");
const cssVariables = require("postcss-css-variables");
const options={
plugins:[
// 配置css兼容性问题
{
name: "postcss-plugin",
async setup(build) {
build.onLoad({ filter: /.css$/ }, async (args) => {
const css = await fs.promises.readFile(args.path, "utf8");
const result = await postcss([
+ postcssPresetEnv,
cssVariables,
]).process(css, {
from: args.path,
});
return { contents: result.css, loader: "css" };
});
},
},
]
}
这里还有个问题,postcss 一般是需要配置所兼容的浏览器版本,但 esbuild 中配置的 target
属性并不会在 postcss 中生效。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在 package.json 中配置browserslist
属性来告诉 postcss 我们需要兼容哪些浏览器。
package.json:
"browserslist": {
"production": [
"> 0.2%",
"ie 10"
],
"development": [
"last 1 chrome version",
"last 1 firefox version"
]
}
这个配置的含义:
- 在生产环境中,支持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大于 0.2% 的浏览器,并且特别指定要支持 IE 浏览器版本。
- 在开发环境中,支持最新版本的 Chrome 和 Firefox 浏览器。
这个配置不仅 postcss 会用到,babel 等工具同样会读取该配置,是一个业内标准配置。
从这里可以看出,esbuild 的 targets 能力其实很有限,仅仅会做一些语法上的兼容。
同理,对于 js 文件来说,esbuild 也只能根据 target
属性来兼容部分语法,遇到 API 同样无能为力。
比如 ??
运算符是在 Chrome 80 中引入的,当遇到 Chrome 79 或更早版本时,esbuild 会将其转换为等效的条件表达式。
在 main.tsx 中写一个测试函数:
// 省略其他
const App: FC = () => {
const testFun = () => {
const obj = {
name: "不要秃头啊",
};
return Promise.resolve(console.log("jjj", obj.name ?? "测试??"));
};
};
查看打包后的文件:发现 esbuild 已经帮我们对 ??
语法做了向下兼容。
对于 Promise
这种 API 的兼容,需要通过 Babel 等工具来转换,动手写一个插件吧,安装对应的依赖:
yarn add core-js @babel/core @babel/preset-env @babel/preset-react @babel/preset-typescript
- core-js:用于提供 JavaScript 标准库的兼容性补丁。
- @babel/core:Babel 编译器的核心,用于转译新版 JavaScript 代码。
- @babel/preset-env:Babel 的预设,根据目标环境智能选择转译插件。
- @babel/preset-react:用于处理 React 中的 JSX 语法转译。
- @babel/preset-typescript:用于处理 TypeScript 代码转译。
安装完成后在 esbuild.config.js 中进行配置:
+ const babel = require("@babel/core");
const options={
// 省略其他
plugins:[
// 配置babel插件
+ {
+ name: "esbuild-plugin-babel",
+ setup(build) {
+ const options = {
+ filter: /.ts?x$/,
+ namespace: "",
+ };
+ const transformContents = ({ args, contents }) => {
+ const babelOptions = babel.loadOptions({
+ // // targets: "> 0.25%, not dead",
+ // targets: {
+ // chrome: "58",
+ // ie: "11",
+ // },
+ filename: args.path,
+ presets: [
+ [
+ "@babel/preset-env",
+ {
+ useBuiltIns: "usage",
+ corejs: 3, //需要指定安装core-js的版本,我这里安装的是 "core-js": "^3.23.4"
+ },
+ ],
+ "@babel/preset-react", //预设是从前往后执行
+ "@babel/preset-typescript",
+ ],
+ // "plugins": ["@babel/plugin-transform-block-scoping"],
+ caller: {
+ name: "esbuild-plugin-babel",
+ supportsStaticESM: true,
+ },
+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babel.transform(contents, babelOptions, (error, result) => {
+ error ? reject(error) : resolve({ contents: result.code });
+ });
+ });
+ };
+ build.onLoad(
+ { filter: options.filter, namespace: options.namespace },
+ async (args) => {
+ const contents = await fs.promises.readFile(args.path, "utf8");
+
+ return transformContents({ args, contents });
+ }
+ );
+ },
+ },
]
}
这里不用配置需要兼容的浏览器版本信息,babel 默认会读取 package.json 中的 browserslist
属性。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从打包后的文件可以看到,已经对 Promise API
做了向下兼容。
Tree shaking
的作用是剔除未使用的代码,使最终打包的 JavaScript 文件更加精简,从而提高前端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 esbuild.config.js 中开启 Tree shaking
:
// 省略其他
const options={
// 开启 tree-shaking
+ treeShaking: true,
}
这个没啥好说的。经测试,功能正常。
有时候我们为了缩短页面首屏加载时间,减小初始加载体积,通常会将应用拆分成多个小块或模块,使得用户在访问网页时只需下载必要的代码。
这既可以显著减小了初始加载时的文件体积,加速页面加载时间;也能提高缓存利用率,节省带宽成本。同时,多个小块的代码可以并行下载,提高整体加载效率。它的重要性不必多言。
在 esbuild.config.js 中开启代码分割:
const options = {
// 开启代码分割
splitting: true,
// splitting 捆绑销售,没办法,想要用代码分割,必须设置 format 为 esm
format: "esm",
};
要想成功开启代码分割,还必须设置 format: "esm"
,妥妥的捆绑销售啊。
介绍一下 esm 格式:
ECMAScript 模块是 ECMAScript 2015(ES6)引入的模块系统规范。它提供了
import
和export
语法,支持异步加载、模块作用域等特性,用来改进 JavaScript 代码的组织和复用。使用 ESM 有助于提高前端应用的性能、可维护性和依赖管理。它使得代码更模块化、可读性更强,同时能够利用现代浏览器的支持。
比较适用于支持 ECMAScript 模块的环境,对需要兼容较低浏览器版本的项目慎用。
既然必须使用 esm
的格式,那我们还需要将 htmlPlugin
插件中的配置 scriptLoading
设置为 'module'
:
// 省略其他
const options={
plugins:[
htmlPlugin({
files: [
{
// scriptLoading ('blocking' | 'defer' | 'module'): 决定是否将脚本标签插入为阻塞脚本标签,带有 defer=""(默认),或带有 type="module"。
+ scriptLoading: "module",
},
],
}),
]
}
在 main.tsx 中写一个 import
动态导入的例子:
const App: FC = () => {
return (
<div>
+{" "}
<p onClick={() => import("./src/pages/PageA").then(console.log)}>
main.js入口文件:
</p>
<PageA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PageB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PageC />
<div style={{ height: "1px", background: "#666" }}></div>
<div style={{ margin: "10px" }}>
测试图标: <span className="iconfont icon-Remove"></span>
</div>
</div>
);
};
点击 p
标签,请求 PageA.tsx
文件并打印出来。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dist/index.html 中的 script
链接已经加上 type="module"
属性,并成功的实现了代码分割(当遇到动态 import
语法时会自动进行分割)。
打开页面,点击 p
标签,控制台报错:
查看生成后的文件发现,是原先的 target
属性配置的太低了。
import
语法谷歌浏览器 63 版本才支持,如果这里配置的太低会导致 esbuild 将 import
动态语法转换为 Promise.resolve
的形式......
这就是对需要兼容较低浏览器版本的项目慎用的原因,没办法,调高浏览器版本:
const options={
// 配置兼容的浏览器或js版本
- target: ["es2015", "chrome53", "firefox68"],
+ target: ["es2015", "chrome63", "firefox68"],
}
重新打包:点击 p
标签也正常加载。
经过测试,esbuuld 的代码分割能力很鸡肋。只能对动态 import
的内容或多入口同时用到的代码进行分割。
也就是基于入口进行分割的,如果是单入口的项目压根用不了这个功能。
假如我们多个地方都使用到了 Antd
组件,我希望将用到的 Antd
组件单独打包出去,实现不了......
并且该功能只支持 esm
格式,对浏览器版本有限制,也没有相关的插件解决。
总结一下就是:鸡肋。
为了更持久的使用缓存,并能够及时的请求最新文件,我们一般会给输出文件名称加上 hash
,并对打包后的文件类型进行分类。
比如资源文件放在 assets
中,.js
文件放在 js
目录中,.css
文件 放在 css
目录中。
在 esbuild.config.js 中进行配置:
// 省略其他
const options = {
// 对资源文件分类和加内容 hash
// 当用 file loader 解析的文件都会放在这里
assetNames: "assets/[name]-[hash]",
// 对 js、cs 进行分类
chunkNames: "[ext]/[name]-[hash]",
// 对入口文件进行分类并加 hash
entryNames: "[name]-[hash]",
};
注意:这里使用的都是 Content Hash
。
配置完成后重新打包:正常分类,运行正常。
每次打包前自动清空 dist 目录,别说了,我手都删累了。
安装插件解放双手:
yarn add esbuild-plugin-clean
在 esbuild.config.js 中配置插件:
const { clean } = require("esbuild-plugin-clean");
const options = {
// 省略其他
plugins: [clean({ patterns: "dist/*" })],
};
有时候我们需要将配置进行区分出来,比如生产环境下才需要对代码进行代码压缩和 tree-shaking
,开发环境只需要正常打包就行。
这个时候需要配置环境变量来进行区分。修改 package.json 中的打包命令:
"scripts": {
// 运行前先在 node 环境中设置环境变量 NODE_ENV = production
"build": "NODE_ENV=production node ./esbuild.build.js"
},
在 esbuild.config.js 中读取环境变量并进行配置:
// 省略其他
const options = {
// define 的本质其实就是字符串替换
define: {
"process.env.NODE_ENV": `"${process.env.NODE_ENV || false}"`, // 设置 NODE_ENV
},
};
这样,我们在 node 环境或 web 环境中都能成功拿到 process.env.NODE_ENV
属性。
在 main.js 中打印该变量验证一下:成功获取。
为了在上线前提前捕获异常,我们通常会在构建前先对代码进行类型检测,避免在运行时才报错。
esbuild 在对 .ts
文件和 .tsx
文件打包的过程中并不支持类型检测。作者也明确表示未来也不会支持 TS 类型检查能力。当然,大部分构建工具都不支持。
我们在 Webpack 中往往是通过插件 fork-ts-checker-webpack-plugin 来进行前置校验的,在 esbuild 中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插件。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助 tsc --noEmit 的能力写一个插件来完成。由于这个功能并不是必须的,我也就不肝了,留给社区开发者吧。
从上面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esbuild 的优势很明显,它具有极快的构建速度、可扩展性、支持多种格式、不需要设置各种 loader,配置简单等特点。
但对于真实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不足,比如:
- 社区生态很弱,跟 Webpack 和 Vite 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 插件之间兼容性问题很严重,这也是为啥在调研过程中写了不少插件的原因...
- 代码分割能力太弱,只能基于入口进行分割
- 对目标浏览器版本有一定要求
- 不支持 HMR
- 为了保持结构的一致性,没有提供转化的 AST 的 API
- 由于工具和插件还是采用 JavaScript 编写,存在解析速度相对较慢的可能性
- 对于复杂场景,配置还是像 Webpack 一样复杂(其实可以内置一些插件)
总之,esbuild 不是像 Webpack 是一个大一统项目,提供完善的插件机制,而是在极度精简之后的打包工具,快才是它的追求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Esbuild 现在还是一片蓝海,上升空间很大。如果未来发布 1.0 正式版,说不定能有更好的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