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我們要來談談做筆記的部分。
一直以來,很多人就為筆記所困。主要癥結點也大多數相同
- 記筆記容易累
- 不知道重點要不要都記
- 重點要記在書上 還是筆記本上
- 筆記散亂在各地,也分為很多種形式,如何收納整理
- 寫的筆記不美觀,但做的美觀好像也記不住
- 寫完筆記過一陣子就忘記
- 書上重點太多要記,很快就累了
所以市面上不止提升讀書能力的書很多,關於提升筆記的書也很多。那麼對於筆記這部分,大家真正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呢?
這裡我想要提出一章比較圖。我認為真正關鍵癥結點,不在筆記這個主題上。
而是在學習心態上。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幾乎都是被動教育。在學校上課,你不能質疑老師所說,甚至還得預設老師都對的。拼命記住不知道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資訊,甚至還用低效的方式吸收。
而這種學習習慣也被帶入讀書這件事裡面。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讀書很累,是因為在看書時,沒有預設自己想對這個領域提出什麼問題,精確的來說,自己在搜尋什麼資訊,甚至更假設書上的資訊全是對的(但看著看著又覺得很怪)。更不要說很多人讀書的動作甚至是內心一個字一個字默唸(這又更消耗能量的)。
我們把這段話再仔細細拆,你就會發現讀書做筆記本身是幾個連續動作
- 將圖像在大腦轉成聲音,聲音再轉碼成能夠理解的資訊
- 判斷這是不是該被抄下來的資訊
- 手動抄寫複製書上的資訊
- 針對書上的資訊,產生心得,再手寫一遍
如果我們將讀書寫筆記這件事,再比喻成將剛洗好的衣服拿進房間整理,收納成衣櫃。
這等於你要將洗衣籃的衣服先抽出一件,如果是衣服,你要把他抖開,再折起來,然後再放進衣服格子裡。接下來,你再抽出一雙襪子,把襪子拉平,再兩雙套起來,再放進衣櫃的襪子格子。再接下來,再抽出一件內褲,把內褲翻成正面,對折起來,再放進衣櫃的內褲格子裡面。。。好了,我不再繼續敘述下去了。
重點是,正常人沒有人這樣拿一件折一件收一件,這樣大概連續四件,可能就沒有力氣了!
正常人會做的順序,可能是會先把洗好的衣服先倒出來在床上,先粗分類,先折衣服褲子、再折內褲、接著套襪子。然後再一疊一疊收進衣櫃裡面。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做很節省力氣,也不用彎腰站起來,也不用走來走去,也不用不同動作一直多工切來切去。
回頭來看,我們讀書記筆記的連續行為看起來自然,實際上
- 將圖像在大腦轉成聲音,聲音再轉碼成能夠理解的資訊
- 判斷這是不是該被抄下來的資訊
- 手動抄寫複製書上的資訊
- 針對書上的資訊,產生心得,再手寫一遍
這四件都是不同的事,大腦切來切去非常耗費力氣。所以大多數人讀完一本書(等於折完一桶綜合的新衣服),就沒有力氣了。
如果你剛剛覺得我的三層篩選法怪、耗工。現在回頭看折衣服的例子,你可能會發現,其實這才是比較省力的方法。
因為我一次只要專心做一件事情就好。比如說快速歸納這本是要看的書、不要看的書。只從裡面挑出自己有興趣的資訊,其餘全扔掉就好。
而我也是因為用這套三層整理法,到最後,我讀到的都是自己喜歡且有用的資訊,當然會吃得很開心!
許多人總以為我有一套方法克服吃土的恐懼與負擔,事實上我說了我從不吃土!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如何做第一層筆記。
其實第一層筆記與第一層篩書法是差不多的。我基本上是用兩種不同的工具。
a) Notion 閱讀清單整理
我用一個 Notion 表格記錄我買過哪些書,上面只寫一句話讀後感,上面標註之後有空要對這本書,進行怎麼樣的處理。
- 一本 A4筆記本作為索引筆記
然後準備一本A4筆記,記下零散的筆記。而這本筆記記錄方式也不複雜。只是像是日記一般、我寫上時間,裡面摘抄一些金句,或零碎的感想、感覺而已。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筆記太簡單。是的,就是要這麼簡單。因為我的目的也不是拿來吸收的,而是將這本筆記當暫存箱。
通常讀完書之後,我們人類就算把內容忘光了。但都還是會記得大概在哪個月有讀過哪一本書,所以這本筆記只是要讓自己大腦容易回來按日找「相關內容」而已。
第一層筆記如果挪移到蔬果模型。做的動作就是挑水果、去皮、放冰箱而已。
而第二層筆記,就是我剛剛在第二輪整理法當中提到的金句摘錄。
而金句摘錄就是切塊、打汁。但也是暫時放冰箱。
為什麼我們要做二層筆記呢?這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卡在「如何做筆記」這一塊。最常見的問題就是:
不知道要記什麼。甚至記著記著就累了。結果記完沒有力氣整理,然後最後就忘記內容了。
但事實上,筆記要細分,是兩塊動作,一塊是「記錄資訊」、一塊是「整理心得」。大腦的力氣只夠一次作一件事情。如果同時做兩件事情,容易就當場沒力氣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將「記錄」與「整理心得」分開兩個動作做。而記錄也不需要太執著都用手抄。
過去我曾經在「打造超人大腦」裡面介紹極速讀書法這個方法。原理就是帶著問題去找關鍵字,然後快速找完關鍵字後,當場寫出三句話作為心得,之後再複述給朋友聽。
現在我更懶了,我不用手寫。而改用電子摘抄金句。好處是有時候看到很好的理論,但也需要附上例子解釋,用電子摘抄的方式,就可以快速保存。
這樣能夠節省自己非常多力氣。因為重點是要「省力」的摘錄起來。一旦省力,而且能夠在短時間「能」完成,大腦通常就願意一直做下去。
當然,這樣摘抄的結果也不是很美觀,甚至很亂。這也沒關係。只要你在短時間整理分類,寫成自己的心得,大腦通常就可以記得非常牢。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到第三層筆記。
而第三層筆記我還分成小便與大便兩種。
a) 小便
小便就是通常我在摘完一些書金句之後,過幾天有感而發,便會在 FB上發布一點簡短綜合心得。這些心得通常簡短隨性。但是分享完以後,反而自己記得更牢。
b) 大便
大便就是更進一步的整理整套的實際作法、套路。或者做成 PPT。
比如說這份「打造超人讀書能力」方法論就是我的「大便」。
我將整個作法,整理成一套新的系統、方法。
這樣的好處是我能將流程順過一遍,並且下次做的時候可以快上好幾倍。甚至越來越熟,成為肌肉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