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08 lines (55 loc) · 4.41 KB

中药.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08 lines (55 loc) · 4.41 KB

菊花

  • 【性味】苦,辛,微寒,
  • 【归经】归肝,心经;
  •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乌梅

  • 【性味】酸、涩、性平
  •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 【功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虫。能吸气归元,主下气,除热烦,

《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 《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 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 下痢者,大肠虚脱也; 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 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 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茯苓

茯苓。泄湿利水

  • 【性味】 甘淡,平。
  • 【归经】 味甘归脾,入心、脾、色白入肺
  • 【功能】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甘草

  • 【性味】 甘,平
  • 【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 【使用注意】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怀山药

  • 【性味】甘
  • 【归经】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
  • 【功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

白芍

白芍生用伐肝,炒用敛肝, 而如果有血证,那么最好用炒焦的,有收敛阴气的作用。

山萸肉

滋补肝肾之阴的,收涩

民国名医张锡纯是如何巧用山萸肉挽救危重病人的

湿热不宜山萸肉

牡丹皮 粉丹皮就是牡丹皮,因为上好的牡丹皮药材的表面上有一种类似粉状的东西,摸上去滑滑的,所以它又叫粉丹皮。


实证, “泻心者必泻小肠,病在脏,治其腑也。胆无出路,借小肠以为出路,亦必泻小肠也。”

滑石 通利小便,但是这味药现在我基本不用了,因为据说滑石的细小颗粒有引起肿瘤的嫌疑,现在都不提倡女性在生殖器附近使用含有滑石成分的爽身粉,婴儿在有黏膜的部位也最好不用;

藿香

  • 【性味】味辛,性微温
  • 【归经】归肺;脾;胃经。
  • 【功能】主要的功能是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等。

佩兰

  • 【性味】 辛,平。
  • 【归经】 归脾,胃,肺经。
  • 【功能】 主要功效是解暑化湿,辟秽和中。可以治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渴。

白茅根

通的效果比较好

以小便就会增多, 这味药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用得最好。他的体会是不要久熬,用开水泡得沉底了就好了,我临床中体会的确如此,这是人家的经验。

桂枝

这个肉桂也有说道,过去好的肉桂叫“官桂”,那是要进贡给官家用的,是上好的肉桂,所以方子里总开“官桂”多少克的。但是您现在可别按照这个古书抄,现在的“官桂”是品级最差的,油最少,很辣,用了很燥,容易引起口鼻上火,现在品级好的是企边桂

就是在喝了桂枝汤后,再喝上热稀粥一碗,以助胃气,这样才能使得身上微微地出一层汗,很多人都不注意这个服法,结果没有出汗,病也没好,就责怪说桂枝汤没有效果。

川牛膝和怀牛膝两种药材,前者以通为主,后者擅长滋补

在温病的理论中,像这种邪热在人体内部的情况,还真不能用大苦大寒的药物,因为苦寒的药物都燥,会更加损伤**。同时,还有个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冰伏”邪热,这在临床中是可以经常见到的,就是有些中医在现代科技理论的指导下,看到有病毒细菌感染,就使用大量的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解毒药物,比如鱼腥草、大青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