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用药须合君臣佐使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学习研究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经原文】药有药物一百二种作君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君药: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
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在组方体例上,君药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复杂可用二味,但君药药味不宜过多,多则药力分散。
臣药:佐君谓之臣。辅助君药加强
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
-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小于君药。
- 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 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 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 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如牛膝、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
常见的引经药:
-
桔梗(载药上行)--肺经;心经(如天王补心丹)
-
羌活――太阳经
-
柴胡――少阳经
-
白芷――阳明经
-
川芎――厥阴经
-
细辛、附子――少阴经(细辛:性甚走窜,透表达里,搜剔筋骨而祛邪。)
-
牛膝――引药下行,引气血下行
-
盐水:盐水和六味地黄丸同服,肾喜咸,盐就是引经药
-
白砂糖:白砂糖加入山药水,白砂糖味甘,脾喜甘。
中药的七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云:“ 药有阴阳配合……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本经原文】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 【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
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 人参 恶 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 十八反” 中的若干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