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1 lines (16 loc) · 9.79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1 lines (16 loc) · 9.79 KB

理想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作为一个自信心极度膨胀且自我感觉颇为良好的男人,我最不缺的一种经验就是:在我自信满满地觉得这事儿自己一定行的时候,却被现实揪着耳朵连甩七八个大耳光然后一口吐沫啐我脸上,不屑地告诉我:“你丫行个屁!”特别是在03年来到北京之后,这种经验便越来越多了起来,几乎成了我每年“必修”的一门功课。相信我,总在沉浸于远大梦想里时却被现实揪出来抽耳刮子踩脸的感觉一点都不好,有时甚至会让我产生羞于再立足于人间的想法(简单地说就是想自杀)。支持我从一次次从自取其辱的挫败感中生还的秘诀除了因为我有这么多年磨砺出来的超厚脸皮之外,还有一丝常人可能无法理解的欣慰感。这种欣慰感就是,我所吃的这全部的苦头都是因为我是在切实努力地实现着我的理想。

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上我是个词汇比较贫乏的人。理想这玩意时常被我挂在嘴边上,被我不厌其烦地作为一切行为的基础动力而被反复提及着、明确着。那么理想于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用我一贯不太准确不太严谨的语言来回答的话,理想对我来说,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追求:我想要的东西、我想做的事情,以及我渴望达成的社会愿景。

物质上的追求我们今天不讨论了,因为不管你想要的是房是车还是每天都有猫屎咖啡喝,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钱的问题。赚钱的办法和路子太多了,作为一个在尘世中扑腾了几年却没赚到多少钱的人我实在没那个脸面跟别人分享致富经验。至于我的社会愿景则牵涉了太多七姑八大姨之类的身外之物,一时半会儿绝对讲不清楚。那么就先从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开始说起吧。刚来北京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甚至不太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影艺路线,也对影视工作充满了憧憬与好奇。那时我对自己的勤奋、吃苦能力都已经很有信心,也非常了解从基层做起的话至少要熬个几年才有可能有出头天的道理。于是我带着满满的自信跑去平谷飞龙影视基地应聘道具助理,并明确向单位表示我随时可以作为群众演员上场,工资不用另行结算。在干了一个多月的粗重体力活之后,我辞职了,连当月的工资都没敢要便屁滚尿流地回城里去了。

(1)

从那时起我才明白,其实真正的“吃苦”跟“累不累”、“穷不穷”往往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更多时候指的是“烦不烦”、“闷不闷”。我对破烂拥挤的宿舍、不香不臭的伙食、每天被人呼来喝去以及搬不完的行李道具没有感到丝毫的压力,但我发现我着实高估了自己对影视工作的热情。每天看着导演、演员、布景师和道具师进进出出干着自己的事情,我竟丝毫没有向往感和幸福感,一点也不羡慕他们,更没有任何的热情要成为他们。于是我知道我来错地方了,这不是我真正想干的事情。我基本上没有浪费时间,二话没说便卷铺盖走人了。其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还干过文员、伴唱、看大门的保安以及收费色情网站的写手等等。(那时我就发现我的确是很有写H文的天赋)直到我开始从东海往北京倒卖水晶,才算混上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也正是在踏入水晶批发市场的时候,我才回忆起自己年幼时从母亲的首饰盒里把大量的珍珠、水晶和金银制品拿出来摆满一屋子的事情。那一刻我仿佛是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我喜欢这种珠光宝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我能体验到满满的幸福感。于是我最初的理想雏形便是“在一个装满了精美的珠宝、金银饰品的房间里工作、设计、打理和贩卖这些东西”。直到我用卖水晶的钱买了我这辈子第一件私人家具(一张不锈钢双人床)时我才知道这个房间可以被叫做“工作室”。

这后来的日子看起来一切都顺利成章地多了。我通过水晶认识了“风水开运大师”,(做水晶的几乎没有几个不靠“开运”来做卖点的)通过“大师”认识了禅学会的一群人,又通过禅宗文化节认识了我在玉器与雕刻方面的启蒙师父。在师父手下没日没夜地边学边干了两年之后又结识了做银器的另一位师父。在这些恩师们与已经出师了的一些师兄师姐们共同的力挺下,我得以在我十分年轻的时候便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理想。虽然这个过程在描述起来的时候似乎是比刚来北京时的乱碰乱撞顺溜多了,可实际上我拍着胸脯向各位保证,在此期间我所挨的来自生活的大耳光比起初来北京时只多不少。你越是想要做一番事情,就越能从实际的操作中发现自己的短板与不足,而自我完善实在是一种非常痛苦且见效缓慢的修行。对我来说,这种修行带来的无尽辛劳与寂寞,只能用实现理想并从理想中有更多创造的满足感来平复。那时候,每出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无论是银雕还是玉雕,我都会拍着自己的脑袋,轻声告诉自己之前的辛苦与疲惫都值得了,值得了。日复一日,东西该怎么设计,该怎么做,该怎么卖,一点一点的都有了更清晰的轮廓。不夸张地说,尽管有师父领进门,但这一行里的工作流程、水深水浅,大都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说白了,就是活活干出来的。自始至终我都没有“我一定能在这行里干出名堂”的想法,我只知道我喜欢我正在做的事情,如斯的成果能给我带来至高的满足感,因而我愿意为这件事做更多的付出,哪怕就这么不温不火地干一辈子。

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支撑我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东西往往不是勇气,而是觉悟。勇气是一种心理,指的多是“敢于去面对未知的可能”;而觉悟则是一种心境,即是明知会遭遇什么,依旧要坚持到底的认知。在实现理想与守护理想的过程中,觉悟远比勇气来得重要。因为勇气易碎,热情易冷,远比不得为了愿景而承受苦痛的觉悟来得坚定。没有这份坚定的话,那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我终归是干不下去的。

在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回过头来看自己实现理想的路径,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的经验。比如实现理想的要素,包括冷静的思考、对自我的了解,对社会的认知、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处事经验、广为积累的人脉以及合适的机遇。为了能够确定目标并实现理想,以上各个要点,实在是缺一不可。

但是,我更深刻的体会是,实现理想这件事吧,不切实地去干一干,你是思考不出什么结论的;不切实地去干一干,你是不会懂得自己的;不切实地去干一干,你是不会了解社会的;不切实地去干一干,你是积累不下知识与经验的;不切实地去干一干,你是交不到朋友、遇不上机会的。

lxpt2

理想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可能以我鲁钝的智慧,还参悟不透其中的奥妙。也许实现理想是有捷径、有省事秘诀的。但就目前来说,我的感悟就是一句话三个字:干,干,干。哪怕没方向,哪怕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干,只要在当下想到了一件想做的事情,立刻就去行动。不需要害怕挫败所带来的失意感,失意是人生常态,人一生大多数的成就都是从无数的失意中积累出了经验教训,随即反戈一击给了所谓的现实一闷棍,从而实现了对生活的逆袭和超越。无论是失意还是有所成就,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从自己的成果中照见自己的长短与内心的渴望,从而帮助自己去锁定理想、构筑理想,并最终完成实现理想。不过,实现了理想却终归不是人生的极意,因为实现了一个理想之后,你还要在守护着它的同时去萌发、构筑新的理想。于是,另一个痛苦的轮回又开始了,但所有坚持到底的人都会明白,这种每次都相同却又每次都不同的体验,正是人生最为重要的财富。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有理想的人,所有正在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无论出身如何,能力如何,都注定会受到现实的弹压、质疑与凌虐,上百次的尝试换来的往往是上百次的失败。但只要实干的精神还在,只要你还记得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就无需介意生活中所受到的践踏。

高尔基说他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则要说,我对理想的态度正如饥渴的屌丝扑在女神身上一样——甭管它有没有未来,先干了再说。尽管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现实的大耳刮子下忍痛前行了,但只要有一天,哪怕只有那么一天,你发觉自己做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那快感可以说等于是朝欺压你多年的现实的JB上狠狠踹了一脚。自此你就会爱上这种感觉,从而乐意为了下一次的逆袭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热情。现实是无情的,现实是凶残的,但不过是因为人自己太过孱弱,才让他们口中的现实猖狂如斯。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理当将实现理想作为人生无可置疑的第一目标,并做好为之付出乃至牺牲数多的觉悟。

至于实现理想的方法,真的不过就四个字:干他丫的。

(采编:孙晓天,责编:佛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