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和最漫长的革命 虽然我很不喜欢“妇女”这个称呼,但是尊从语言习惯我还是在本文使用这个词,就像我没有能力改变整个社会的男权话语体系一样。 今天是3月8号,按照官方的说法叫国际劳动妇女节,又叫“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三八”妇女节。据说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早期的一些妇女运动。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又据说这个节日象征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现在校园里还流行3月7号女生节,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兴起来的。借着这个机会,男生会给自己女朋友或者别人的女朋友买点礼物献献殷勤什么的。 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我最不想说的就是“三八节快乐”,而是:“怎么没有个男人节?” 女性这个概念,本来就是由社会主流男性话语所建构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如此说到。当然,《第二性》中充满了对男性及男性气质的推崇,使得许多女权主义者对波伏娃保持距离。女权主义者常常把社会建构的女性气质叙述成被羞辱的和受压抑的。自然妇女节也是。妇女节是在男权中心社会,由男性设立的节日。而且中国的妇女节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意味很浓。“半边天”也是。妇女节所象征的女性获得的东西都是虚假的,实际上属于男性。 很多的社会情境中,看不到女人。在看不到女人的地方,不是因为女人缺乏能力或兴趣,而是因为很多故意的力量将她们排除在外 。虽然女人也出现在了很多社会情境中,但男性或者女性都对她们视而不见。这就是女人的“隐而不见性”(invisibility)。就像以前,是没有“她”的,只有“他”。这么说应该感谢妇女节,让我们每年有一次机会能看看女性在这个社会中出场。 确实,在女性解放的历程中,很多很热爱女性的男性或女性帮的都是倒忙。从1908年的妇女游行要求女权到现在已经100年了,在我看来,女性的窘境没有得到过根本性的改善。中国女人早就不缠足了,但是她们又穿上了高跟鞋不是吗?
有一个很悲观的预言:女性从事的是最漫长的革命。关注社会公正并致力于改造社会是所有批判性理论共有的,女权主义(或者叫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做出了这种承诺。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换来的是嘲讽,虽然我们没对女权主义这样做,但庆祝妇女节是一样的。 近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名牌电视栏目《新老娘舅》和《一呼柏应》的嘉宾主持柏万青,在电视节目中说:“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