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当一个前程似锦年轻人,一头跳入美丽岛大审辩护律师,并且亲自下场参加这场民主运动后,他高票选上了立委,却在台南县长落选后,被人关入了大牢。他的妻子还因为某场奇怪的车祸,而下半身永远瘫痪 而当这个年轻人,苦蹲在牢里的时候,台湾的民主运动写下新的一个里程碑: **民进党与八零年代的民主化 ** 八零年代以来,不断的党外运动和追求参政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诉求,不断的再冲撞着老朽的国民党和戒严体制。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在许多人凝视期待的热切目光中,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在台北的圆山饭店里正式诞生。筹组民进党的十八位各派系创党代表,同时也各自写好了遗书。 民主进步党的成立,是过去几十年来党外运动的结合和系统化,也就产生了民进党内特有的派系现象。民进党与世界各国各政党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民进党内的派系是公开的。因为民进党本来就是党外各种声音的混合,不同的势力在组党的同时为了保持各自的立场,党内允许派系公开存在。 而且,这是第一次由台湾本省籍的人士所组织的政党和民主运动。虽然几十年来,国民党并没有排斥台湾本省籍人士入党,但是数十年来国民党的高层依旧是由1949年大陆迁徙来台的外省人以及其子弟们所占据,引起本省籍人士的不满,最终导致民进党的成立。 国民党的这个现象到今日都还没有完全消失,现在泛蓝阵营内的主要人物:马英九,连战、刘兆玄、宋楚瑜等人,都还是外省人。(不过王金平是本省籍的) 这时,决定权轮到了坐在台北总统府内的蒋经国。蒋经国总统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他不按照<临时条款>和<戒严令>赋予它的权利,再次像1979年那时逮捕这些反对者,并且再次让他们下狱。反而阻止了军警单位的行动,甚至于来年宣布解除戒严,开放自由组新政党,开放报业,最后开放两岸交流。 一瞬之间,积压了三十多年的社会不满一次释放,台湾社会的转型开始加速。而八零年代的末期百花齐放,环保运动,妇女运动,争取劳工权利,反核电,要求国民大会全面改选,废除<临时条款>的声音第一次可以毫无保留的展现。 1991年,李登辉废除<临时条款>,完全的民主化至此开始....... **陈水扁与民进党 ** 1986年的陈水扁被关入大牢。此时阿扁先生全家遭遇横逆处境、最为艰难的时刻,不过陈水扁、吴淑珍伉俪情深,终以彼此扶持,坚强面对。1986年吴淑珍女士代夫出征,当选增额立委。阿扁于1987年出狱后,正式加入民进党,当选民进党中央执行委员,也继续执业律师,并担任吴之助理。 1987年12月,阿扁以「正义、认真、专业」为号召,也当选增额立委,并获任民进党立院党团干事长;1992年12月,再度连任立委。 陈水扁在立委任内,主张「以政策辩论代替政治抗争」,改变了在野党问政方式与思维,并率先成立国会办公室,倡行专业问政,更以首位在野党立委身分担任国防委员会召集人,全力推动军队国家化、情治单位法制化、军政军令一元化及军品采购公开化等目标,也揭发军购的弊案。此外,对军人权利义务的保障,亦不遗余力,历年皆获专业团体及国会记者票选为表现最佳立委第1名。 于民进党党务方面,1988年,民进党拟对「台湾主权独立」及「公民自决」作出政策声明,该案经陈水扁居间协调并提议,将「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之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之民主宪政」等「四个如果」加入决议文,做为民进党主张台湾独立的前提,降低决议所带来的冲突。 而成立后的民进党,随着台湾民主运动的水涨船高,以及民进党内某些前辈对于台湾民主的长期支持。让民进党在1992年的立法委员选举中,支持率已经超过33%,1993年的县市长选举中,已经超过40%。 台北市长陈水扁 199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是民进党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战。台北市是首善之区,拿下北市,意味着民进党可以获得广大都市人民的支持。但对民进党而言,在台北市选举也是最难的。台北市是国民党长期经营的重要城市,而且台北市拥有30万以上对于国民党死忠的老兵及其家属,民进党要在这里选举,意味着是难上加难。但有人给了陈水扁机会。 八零年代以来,台湾的民主化某些层面反而加速的老国民党的腐朽。1992年,一批不满国民党腐化的原国民党党员,甚至于包含国民党籍的部长,脱离国民党成立<新党>(这个党就叫<新党>)。新党成立后,在立委选举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支持,甚至于在台北的选民支持度还超过原来的国民党。 当时<新党>推出原来在国民党内声望就很高,届时已经加入<新党>的赵少康(咦?有没有发现很熟悉?就是现在在凤凰播节目的那个。)出马参选。但国民党仍然推出寻求连任的原台北市长黄大洲出马,导致蓝军分裂。最后虽然赵少康的票数打败国民党的黄大洲,但是却败给了代表民进党的陈水扁。 1994年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对民进党而言是一个重大鼓舞,这是民进党第一次当选直辖市的市长,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是民进党籍的台北市长。陈水扁参选的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当时民进党党内初选,本来要将名额让给谢长廷(有没有很熟?谢是2008大选的民进党候选人),后来由陈水扁险胜。 所以放个马后炮来说的话,如果当初是谢长廷出马角逐台北市长,说不定2000年当选的就是谢长廷,台湾过去八年也许会走上不一样的发展也不一定。谢长廷后来在1998年当选高雄市长,才有了另起江山的本钱。这两个人从美丽岛大审时代的同事,到现在的竞争对手,时代的转变之快真是令人感慨。 我必须得承认,虽然2000年以后陈水扁做的很差,但是他在1994-1998年的台北市市长任内,的确是个称职的市长,也开创了很多新局面。当时陈水扁的施政民意调查满意度高达70%,是史上最高的一位市长。虽然他只做了一任,在1998年败给马英九,但不可否认他在市长任内的贡献: 1。他任内大力扫荡治安,除了扫黑外,也大抓色情和赌博业。台北市的治安大为改善。特别是赌博性电玩游戏被全面禁止,跨出一大步。 2。陈水扁继续替台北市新建新一代的污水下水道,台北市污水处理率大为提高。而这个工作,马英九后来也接续下去,目前台北市的污水处理率超过80%,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 3。陈水扁让原来延宕多年的台北捷运木栅线在其任内通车。木栅线原定1992年就要完工,但是因为工程问题和与法国厂商的纠纷,导致试营运多年仍状况不断(包含出轨,火烧车,跳电等等,状况无奇不有),一直不敢通车。陈水扁当时的市府团队排除困难,让木栅线通车,而且通车后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故。 4。举办台北艺术节和台北灯会,推广城市文化营销。 5。大力改善交通。除了让捷运通车,并兴建新的公有停车场外,也加派警力在上下班时间维持交通秩序,并大力取缔违规停车。让台北市的塞车和停车问题大为改善。 6。除了这些看的见的成果以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陈水扁改善了过去数十年来的公务员态度。我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经验,到政府机关去洽公,不论是要缴税、迁户口或者其它的事务,公务员的态度都很差,脸色难看,而且效率也低。 但台北市长任内,陈水扁大为改善台北市的公务员态度和效率,紧盯公务员的工作。他上任没几天,就给台北市的公务员一个下马威:当时他秘密找好许多电视台的记者,突然在某个上班日的早晨,找记者一起到市政府一二楼的办公区突击。因此抓到很多翘班或者打混的公务员,让公务员心存警惕。 像我们现在到台湾的政府单位洽公,公务员不但客客气气请你坐,甚至会主动送上茶水。这样政府服务态度的一个改变,台湾各级政府这样的作法是从陈水扁治理下的台北市开始的。顺带一题,台湾的政府大楼,上班时间人民是可以随便进出的。到县、市政府参观不需要申请,就可以直接进到办公大楼里面。 陈水扁市长任内也秉持着「台北走出去,世界走进来」的理念,藉由城市外交参与国际事务。他于市长任内,台北市共缔结14个国际姊妹市与1个伙伴城市,1998年更在台北举办首届世界首都论坛(WCF),共邀请58个国家、67个城市市长及代表与会,其中包括美国华府的市长,大幅提高了台北市和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 作为一个台北市民,我非常肯定陈水扁在市长任内对台北市的贡献。相对于后来马英九的魄力不足,陈水扁作为一个没有担任过行政官员的反对党党员,在台北市长的任内替台北市带来一种新的风气,这是过去几十年来的国民党政府没有的,也是后来马英九缺乏的。 1998年以后 陈水扁两千年以后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我也不再赘述。即便他在2000年以后做了一堆狗屁倒造的事情,既无能又拿钱,但不可以否认的是,他在2000年以前是以一个改革者,一个年轻,形象清新的反对党员来宣传,大大的获得台湾许多人民的认同。 他出身于台南乡下的贫农家庭,靠着自己的努力,以及台湾社会给予他公平竞争的环境,考上了台南一中、考上台大法律系,并在大三那年就以第一名考上律师执照,是当时台湾最年轻的律师。他又娶了一个与自己的身家背景差异甚大,一个富家的千金当老婆,生了一子一女。对很多人而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人生。 在他的从政之路里,一开始就以反对者的角度登台,也不被主流团体看好,甚至备受打击。他曾担任美丽岛大审的辩护律师,从政后也坐过牢,而且老婆被一场奇怪的车祸撞成残废。但这样一个来自于社会的底层、没有家世和执政党背景,而靠着自己的努力,可以爬到台湾政治最高的职位,他的成长故事,本身就很鼓舞人心,也是台湾社会公平竞争的最好证明。他的故事告诉人们,你只要有心、够努力、够聪明,不用依靠家世、不依靠背景,人人都可以爬到最高的位置。 陈水扁当时的声望高到什么程度呢? 1998年他市长败选后,按照民进党的党章规定,这样的身分是不能出面角逐2000年大选的。但是当时的民进党内许多人知道,唯有推出陈水扁参选,2000年才有机会执政,当时的民进党党主席施明德(好像又很熟?还是那个施明德),大老们也出面斡旋,因为陈水扁而修改党章,让他参选。也才换来民进党八年的执政。 不过,就像1933年的纳粹上台,德国人民当初是欢欣鼓舞的,2000年时候,也是非常多的人看好他,可惜他没有把握历史给他的机会。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依靠军事、政变或暴力手段从另一个执政团体上获得政权、又和平转出给另一个执政团体的执政者,历史会给他一个特别位置。可惜他自己没有把握好。 但是,如果你把时间点停在1998年或者2000年,那他是当时台面上最成功、型像最清新的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