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优化指的是编译器将模板编译为渲染函数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取关键信息,并以此指导生成最优代码的过程。编译优化的策略与具体的实现是由框架的设计思路所决定的,不同的框架具有不同的设计思路,因此编译做优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但优化的方向基本一致,即尽可能地区分动态内容和静态内容,并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优化策略。
我们之前讲解渲染器的时候,介绍了三种关于传统虚拟 DOM 的 Diff 算法。但无论哪一种,当它在比对新旧两棵虚拟 DOM 树的时候,总是要按照虚拟 DOM 的层级结构 “一层一层” 地遍历。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如下模板:
<div id="foo">
<p class="bar">{{ text }}</p>
</div>
在上面这段模板中,唯一可能变化的就是 p 标签的文本子节点的内。也就是说,当响应式数据 text 的值发生变化时,最高效的更新方式就是直接设置 p 标签的文本内容。但传统 Diff 算法显然做不到如此高效,当响应式数据 text 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棵新的虚拟 DOM 树,传统 Diff 算法对比新旧两棵虚拟 DOM 树的过程如下:
- 对比 div 节点,以及该节点的属性和子节点;
- 对比 p 节点,以及该节点的属性和子节点;
- 对比 p 节点的文本子节点,如果文本子节点的内容变了,则更新,否则什么都不做。
可以看到,与直接更新 p 标签的文本内容相比,传统 Diff 算法存在很多无意义的比对操作。如果能够跳过这些无意义的操作,性能将会大幅提升。而这就是 vue.js 3 编译优化的思路来源。
实际上,模板的结构非常稳定。通过编译手段,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关键信息,例如哪些节点是静态的,哪些节点是动态的。结合这些关键信息,编译器可以直接生成原生 DOM 操作的代码,这样甚至能够抛掉虚拟 DOM,从而避免虚拟 DOM 带来的性能开销。但是,考虑到渲染函数的灵活性,以及 Vue.js 2 的兼容问题,Vue.js 3 最终还是选择了保留虚拟 DOM。这样一来,就必然要面临它所带来的额外性能开销。
那么,为什么虚拟 DOM 会产生额外的性能开销呢?根本原因在于,渲染器在运行时得不到足够的信息。传统 Diff 算法无法利用编译时提取到的任何关键信息,这导致渲染器在运行不可能去做相关的优化。而 Vue.js 3 的编译器会将编译时得到的关键信息 “附着” 在它生成的虚拟 DOM 上,这些信息会通过虚拟 DOM 传递给渲染器。最终,渲染器会根据这些关键信息执行 “快捷路径”,从而提升运行时的性能。
之所以说传统 Diff 算法无法避免新旧虚拟 DOM 树间无用的比较操作,是因为它在运行时得不到足够的关键信息,从而无法区分动态内容和静态内容。换句话说,只要运行时能够区分动态内容和静态内容,即可实现极致的优化策略。假设我们有如下模板:
<div>
<div>foo</div>
<p>{{ bar }}</p>
</div>
在上面这段模板中,只有 {{ bar }}
是动态的内容。因此,在理想情况下,当响应式数据 bar 的值变化时,只需要更新 p 标签的文本节点即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提供更多信息给运行时,这需要我们从虚拟 DOM 的结构入手。来看一下传统的虚拟 DOM 是如何描述上面那段模板的:
const vnode = {
tag: 'div',
children: [
{ tag: 'div', children: 'foo' },
{ tag: 'p', children: ctx.bar }
]
}
传统的虚拟 DOM 中没有任何标志能够体现出节点的动态性。但经过编译优化之后,编译器会将它提取到的关键信息 “附着” 到虚拟 DOM 节点上,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const vnode = {
tag: 'div',
children: [
{ tag: 'div', children: 'foo' },
{ tag: 'p', children: ctx.bar, patchFlag: 1 } // 这是动态节点
]
}
可以看到,用来描述 p 标签的虚拟节点拥有一个额外的属性,即 patchFlag
,它的值是一个数字,只要虚拟节点存在该属性,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动态节点。这里的 patchFlag
属性就是所谓的补丁标志。
我们可以把补丁标志理解为一系列的数字标记,并根据数字值的不同赋予它不同的含义,示例如下:
- 数字 1:代表节点有动态的 textContent;
- 数字2:代表元素有动态的 class 绑定;
- 数字3:代表元素有动态的 style 绑定;
- 数字4:...。
通常,我们会在运行时的代码中定义补丁标志的映射,例如:
const PatchFlags = {
TEXT: 1, // 节点有动态的 textContent
CLASS: 2, // 元素有动态的 class 绑定
STYLE: 3,
// ...
}
有了这项信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节点的创建阶段,把它的动态子节点提取出来,并将其存储到该虚拟节点的 dynamicChildren
数组内:
const vnode = {
tag: 'div',
children: [
{ tag: 'div', children: 'foo' },
{ tag: 'p', children: ctx.bar, patchFlag: 1 } // 这是动态节点
],
// 将 children 中的动态节点提取到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
dynamicChildren: [
// p 标签具有 patchFlag 属性,因此它是一个动态节点
{ tag: 'p', children: ctx.bar, patchFlag: PatchFlags.TEXT } // 这是动态节点
]
}
观察上面的 vnode 对象可以发现,与普通虚拟节点相比,它多出了一个额外的 dynamicChildren
属性。我们把带有该属性的虚拟节点称为 “Block(块)”。所以,一个 Block 本质上也是一个虚拟 DOM 节点,只不过它比普通的虚拟节点多出来一个用来存储动态子节点的 dynamicChildren
属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个 Block 不仅能够收集它的直接动态子节点,还能够收集所有动态子代节点。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如下模板:
<div>
<div>
<p>{{ bar }}</p>
</div>
</div>
在这段模板中,p 标签并不是最外层 div 的直接子节点,而是它的子代节点。因此,最外层的 div 标签对应的 Block 能够将 p 标签收集到其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const vnode = {
tag: 'div',
children: [
{
tag: 'div',
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ctx.bar, patchFlag: PatchFlags.TEXT }
]
}
],
dynamicChildren: [
// Block 可以收集所有动态子代节点
{ tag: 'p', children: ctx.bar, patchFlag: PatchFlags.TEXT }
]
}
有了 Block 这个概念之后,渲染器的更新操作将会以 Block 为维度。也就是说,当渲染器在更新一个 Block 时,会忽略虚拟节点的 children
数组,而是直接找到该虚拟节点的 dynamicChildren
数组,并只更新该数组中的动态节点。这样,在更新时就实现了跳过静态内容,只更新动态内容。同时,由于动态节点中存在对应的补丁标志,所以在更新动态节点的时候,也能够做到靶向更新。
即然 Block 的好处这么多,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将一个普通的虚拟节点变成 Block 节点呢?实际上,当我们在编写模板代码的时候,所有的根节点都会是一个 Block 节点,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template>
<!-- 这个 div 标签是一个 Block -->
<div>
<!-- 这个 p 标签不是一个 Block,因为它不是根节点 -->
<p>{{ bar }}</p>
</div>
<!-- 这个 h1 标签是一个 Block -->
<h1>
<!-- 这个 span 标签不是 Block,因为它不是根节点 -->
<span :id="dynamicId"></span>
</h1>
</template>
实际上,除了模板中的根节点需要作为 Block 角色之后,任何带有 v-for
、v-if/v-esle-if/v-else
等指令的节点都需要作为 Block 节点,我们会在后文详细讨论。
在编译器生成的渲染函数代码中,并不会直接包含用来描述虚拟节点的数据结构,而是包含着用来创建虚拟 DOM 节点的辅助函数,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render () {
return createVNode('div', { id: 'foo' }, [
createVNode('p', null, 'text')
])
}
其中 createVNode()
函数就是用来创建虚拟 DOM 节点的辅助函数,它的基本实现类似于:
function createVNode (tag, props, children) {
const key = props && props.key
props && delete props.key
return {
tag,
props,
children,
key
}
}
可以看到,createVNode()
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虚拟 DOM 节点。在 createVNode()
函数内部,通常还会对 props 和 children 做一些额外的处理工作。
编译器在优化阶段提取的关键信息会影响最终生成的代码,具体体现在用于创建虚拟 DOM 的辅助函数上。假设我们有如下模板:
<div id="foo">
<p class="bar">{{ text }}</p>
</div>
编译器在对这段模板进行编译优化后,会生成带有**补丁标志(patch flag)**的渲染函数,如下代码所示:
render () {
return createVNode('div', { id: 'foo' }, [
createVNode('p', { class: 'bar' }, text, PatchFlags.TEXT) // PatchFlags.TEXT 就是补丁标记
])
}
在上段这段代码中,用于创建 p 标签的 createVNode()
函数调用存在第四个参数,即 PatchFlags.TEXT
。这个参数就是所谓的补丁标志,它代表当前虚拟 DOM 节点是一个动态节点,并且动态因素是:具有动态的文本子节点。这样就实现了对动态节点的标记。
下一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根节点变成一个 Block,以及如何将动态子代节点收集到该 Block 的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在渲染函数内,对 createVNode()
函数的调用是层层的嵌套结构,并且该函数的执行顺序是 “内层先执行,外层后执行”,如下图所示:
当外层 createVNode()
函数执行时,内层的 createVNode()
函数已经执行完毕了。因此,为了让外层 Block 节点能够收集到内层动态节点,就需要一个栈结构的数据来临时存储内层的动态节点,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 动态节点栈
const dynamicChildrenStack = []
// 当前动态节点集合
let currentDynamicChildren = null
// 用来创建一个新的动态节点集合,并将该集合压入栈中
function openBlock () {
dynamicChildrenStack.push((currentDynamicChildren = []))
}
// 用来将通过 openBlock 创建的动态节点集合从栈中弹出
function closeBlock () {
currentDynamicChildren = dynamicChildrenStack.pop()
}
接着,我们还需要调用 createVNode()
函数,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function createVNode (tag, props, children, flags) {
const key = props && props.key
props && delete props.key
const vnode = {
tag,
props,
children,
key,
patchFlags: flags
}
if (typeof flags !== undefined && currentDynamicChildren) {
// 动态节点,将其添加到当前动态节点集合中
currentDynamicChildren.push(vnode)
}
return vnode
}
最后,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渲染函数的执行方式,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render () {
// 1. 使用 createBlock 代替 createVNode 来创建 block
// 2. 每当调用 createBlock 之前,先调用 openBlock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createVNode('p', { class: 'foo' }, null, 1 /* patch flag */),
createVNode('p', { class: 'bar' }, null)
]))
}
function createBlock (tag, props, children) {
// block 本质也是一个 vnode
const block = createVNode(tag, props, children)
// 将当前动态节点集合作为 block.dynamicChildren
block.dynamicChildren = currentDynamicChildren
// 关闭 block
closeBlock()
return block
}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动态节点集合 vnode.dynamicChildren
,以及附着其上的补丁标志。基于这两点,即可在渲染器中实现靶向更新。
回顾一个传统的节点更新方式,如下面的 patchElement()
函数所示,它取自之前讲解的渲染器:
function patchElement (n1, n2) {
const el = n2.el = n1.el
const oldProps = n1.props
const newProps = n2.props
// 第一步:更新 props
for (const key in newProps) {
if (newProps[key] !== oldProps[key]) {
patchProps(el, key, oldProps[key], newProps[key])
}
}
for (const key in oldProps) {
if (!key in newProps) {
patchProps(el, key, oldProps[key], null)
}
}
// 第二步:更新 children
patchChildren(n1, n2, el)
}
由上面的代码可知,渲染器在更新标签节点时,使用 patchElement()
函数来更新标签的子节点。但该函数会使用传统虚拟 DOM 的 Diff 算法进行更新,这样做效率比较低。有了 dynamicChildren
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对比动态节点,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function patchElement (n1, n2) {
const el = n2.el = n1.el
const oldProps = n1.props
const newProps = n2.props
// ...
// 第二步:更新 children
if (n2.dynamicChildren) {
// 调用 patchBlockChildren 函数,这样只会更新动态节点
patchBlockChildren(n1, n2)
} else {
patchChildren(n1, n2, el)
}
}
function patchBlockChildren (n1, n2) {
// 只更新动态节点即可
for (let i = 0; i < n2.dynamicChildren.length; i++) {
patchElement(n1.dynamicChildren[i], n2.dynamicChildren[i])
}
}
这样,渲染器只会更新动态节点,而跳过所有静态节点。
动态节点集合能够使得渲染器在执行更新时跳过静态节点,但对于单个动态节点的更新来说。由于它存在对应的补丁标志,因此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完成靶向更新,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function patchElement (n1, n2) {
const el = n2.el = n1.el
const oldProps = n1.props
const newProps = n2.props
if (n2.patchFlags) {
// 靶向更新
if (n2.patchFlags === PatchFlags.CLASS) {
// 只需要更新 class
} else if (n2.patchFlags === PatchFlags.STYLE) {
// 只需要更新 style
}
// ...
} else {
for (const key in newProps) {
if (newProps[key] !== oldProps[key]) {
patchProps(el, key, oldProps[key], newProps[key])
}
}
for (const key in oldProps) {
if (!key in newProps) {
patchProps(el, key, oldProps[key], null)
}
}
}
if (n2.dynamicChildren) {
patchBlockChildren(n1, n2)
} else {
patchChildren(n1, n2, el)
}
}
前文我们约定了组件模板的根节点必须作为 Block 角色。这样,从根节点开始,所有动态子代节点都会被收集到根节点的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但是,如果只有根节点是 Block 角色,是不会形成 Block 树的。既然要形成 Block 树,那就意味着除了根节点之外,还会有其他的特殊节点充当 Block 角色。实际上,带有结构化指令的节点,如 v-if
、v-for
指令的节点,都应作为 Block 角色。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讨论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这段模板:
<div>
<section v-if="foo">
<p>{{ a }}</p>
</section>
<div v-else>
<p>{{ a }}</p>
</div>
</div>
假设只有最外层的 div 标签会作为 Block 角色。那么,当变量 foo 的值为 true 时,block 收集到的动态节点是:
const block = {
tag: 'div',
dynamic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ctx.a, patchFlags: PatchFlags.TEXT }
],
// ...
}
而当变量 foo 的值为 false 时,block 收集到的动态节点是:
const block = {
tag: 'div',
dynamic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ctx.a, patchFlags: PatchFlags.TEXT }
],
// ...
}
可以发现,无论变量 foo 的值是 true 还是 false,block 所收集的动态节点是不变的。这意味着,在 Diff 阶段不会做任何更新。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上面的模板中,带有 v-if 指令的是 <section>
标签,而带有 v-else 指令的是 <div>
标签。很明显,更新前后的标签不同,如果不做任何更新,将产生严重的 bug。不仅如此,下面的模板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div>
<section v-if="foo">
<p>{{ a }}</p>
</section>
<section v-else><!-- 即使这里是 section -->
<div><!-- 这个 div 标签会在 Diff 过程中被忽略 --></div>
<p>{{ a }}</p>
</section>
</div>
在上面这段模板中,即使带有 v-if 和 v-else 的标签都是 <section>
标签,但由于两个分支上虚拟 DOM 树的结构不同,仍然会导致更新失败。
实际上,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收集的动态节点是忽略虚拟 DOM 树层级的。换句话说,结构化指令会导致更新前后模板的结构发生变化,即模板结构不稳定。那么,如何让虚拟 DOM 树的结构变稳定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让带有 v-if/v-else-if/v-else
等结构化的节点也作为 Block 角色即可。
以上面的模板为例,如果上面这段模板中的两个 <section>
标签都作为 Block 角色,那么将构成一棵 Block 树:
Block(div)
- Block(Section v-if)
- Block(Section v-else)
父级 Block 除了会收集动态子代节点之外,也会收集子 Block。因此,两个子 Block(section) 将作为父级 Block(div) 的动态节点被收集到父级 Block(div) 的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const block = {
tag: 'div',
dynamicChildren: [
// Block(section v-if) 或 Block(section v-else)
{ tag: 'section', { key: 0 /* key 值会根据不同的 Block 而发生变化 */ }, dynamicChildren: [...] }
]
}
这样,当 v-if 条件为真时,父级 Block 的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包含的是 Block(section v-if);当 v-if 条件为假时,父级 Block 的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包含的是 Block(section v-else)。在 Diff 过程中,渲染器能够根据 Block 的 key 值区分出更新前后的两个 Block 是不同的,并使用新的 Block 替换旧的 Block。这样就解决了 DOM 结构不稳定引起的更新问题。
不仅带有 v-if 指令的节点会让虚拟 DOM 树的结构不稳定,带有 v-for 指令的节点也会让虚拟 DOM 树变得不稳定,并且情况会稍微复杂一些。
思考如下模板:
<div>
<p v-for="item in list">
{{ item }}
</p>
<i>{{ foo }}</i>
<i>{{ bar }}</i>
</div>
假设 list 是一个数组,在更新过程中,list 数组的值由 [1, 2]
变为 [1]
。按照之前的思路,即只有根节点会作为 Block 角色,那么,上面的模板中,只有最外层的 <div>
标签会作为 Block。所以,这段模板在更新前后对应的 Block 树是:
// 更新前
const prevBlock = {
tag: 'div',
dynamic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1, PatchFlags.TEXT },
{ tag: 'p', children: 2, PatchFlags.TEXT },
{ tag: 'i', children: ctx.foo, PatchFlags.TEXT },
{ tag: 'i', children: ctx.bar, PatchFlags.TEXT },
]
}
// 更新后
const nextBlock = {
tag: 'div',
dynamic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1, PatchFlags.TEXT },
{ tag: 'i', children: ctx.foo, PatchFlags.TEXT },
{ tag: 'i', children: ctx.bar, PatchFlags.TEXT },
]
}
观察上面这段代码,更新前的 Block 树中有四个动态节点,而更新后的 Block 树只有三个动态节点。这时要如何进行 Diff 操作呢?有人可能会说,使用更新前后的两个 dynamicChildren
数组内的节点进行传统 Diff 不就可以了吗?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传统 Diff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置条件是:进行 Diff 操作的节点必须是同层级节点。但是 dynamicChildren
数组内的节点未必是同层级的,这一点我们在之前也提到过。
实际上,解决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需要让带有 v-for 指令的标签也作为 Block 角色即可。这样就能够保证虚拟 DOM 具有稳定的结构,即无论 v-for 在运行时怎样变化,这棵 Block 树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const nextBlock = {
tag: 'div',
dynamicChildren: [
// 这是一个 Block,它有 dynamicChildren
{ tag: Fragment, dynamicChildren: [/* v-for 的节点 */] },
{ tag: 'i', children: ctx.foo, PatchFlags.TEXT },
{ tag: 'i', children: ctx.bar, PatchFlags.TEXT },
]
}
由于 v-for 指令渲染的是一个片段,所以我们需要使用类型为 Fragment 的节点来表达 v-for 指令的渲染结果,并作为 Block 角色。
我们需要仔细研究 Fragment 节点本身。
给出下面这段模板:
<p v-for="item in list">
{{ item }}
</p>
当 list 数组由 [1, 2]
变成 [1]
时,Fragment 节点在更新前后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更新前
const prevBlock = {
tag: Fragment,
dynamic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1, PatchFlags.TEXT },
{ tag: 'p', children: 2, PatchFlags.TEXT }
]
}
// 更新后
const nextBlock = {
tag: Fragment,
dynamic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1, PatchFlags.TEXT }
]
}
我们发现,Fragment 本身收集的动态节点仍然面临结构不稳定的情况。**所谓结构不稳定,从结果上看,指的是更新前后一个 block 的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收集的动态节点的数量或顺序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导致我们无法进行靶向更新,怎么办呢?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只能放弃根据 dynamicChildren
数组中的动态节点进行靶向更新的思路,并回退到传统虚拟 DOM 的 Diff 手段,即直接使用 Fragment 的 children 而非 dynamicChildren
进行 Diff 操作。但需要注意的是,Fragment 的子节点(children)仍然可以是由 Block 组成的数组,例如:
const block = {
tag: Fragment,
children: [
{ tag: 'p', children: 1, PatchFlags.TEXT },
{ tag: 'p', children: 2, PatchFlags.TEXT }
]
}
这样,当 Fragment 的子节点进行更新时,就可以恢复优化模式。
既然有不稳定的 Fragment,那就有稳定的 Fragment。那么什样的 Fragment 是稳定的呢?有以下几种情况:
-
v-for 指令的表达式是常量:
<p v-for="n in 10"></p> <!-- 或者 --> <p v-for="n in 'abc'"></p>
由于表达式 10 和 'abc' 是常量,所以无论怎样更新,上面两个 Fragment 都不会变化。因此,这两个 Fragment 是稳定的。对于稳定的 Fragment,我们不需要回退到传统 Diff 操作,这在性能上会有一定的优势;
-
模板中有多个根节点。Vue.js 3 不再限制组件的模板必须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当模板中存在多个根节点时,我们需要使用 Fragment 来描述它。例如:
<template> <div></div> <p></p> <i></i> </template>
同时,用于描述具有多个根节点的模板的 Fragment 也是稳定的。
理解了 Block 树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方面的优化,其中之一就是静态提升。它能够减少更新时创建虚拟 DOM 带来的性能开销和内存占用。
假设我们有如下模板:
<div>
<p>static text</p>
<p>{{ title }}</p>
</div>
在没有静态提升的情况下,它对应的渲染函数是:
function render ()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createVNode('p', null, 'static text'),
createVNode('p', null, ctx.title, 1 /* TEXT */),
]))
}
可以看到,在这段虚拟 DOM 的描述中存在两个 p 标签,一个是纯静态的,而另一个是拥有动态文本。当响应式数据 title 的值发生变化时,整个渲染函数会重新执行,并产生新的虚拟 DOM 树。这个过程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即纯静态的虚拟节点在更新时也会被重新创建一次。很显然,这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避免由此带来的性能开销。而解决方案就是所谓的 “静态提升”,即把纯静态的节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 把静态节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
const hoist1 = createVNode('p', null, 'static text')
function render ()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hoist1, // 静态节点引用
createVNode('p', null, ctx.title, 1 /* TEXT */),
]))
}
可以看到,当把纯静态的节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后,在渲染函数内只会持有对静态节点的引用。当响应式数据变化,并使得渲染函数重新执行时,并不会重新创建静态的虚拟节点,从而避免了额外的性能开销。
需要强调的是,静态提升是以树为单位的。以下面的模板为例:
<div>
<section>
<p>
<span>abc</span>
</p>
</section>
</div>
在上面这段模板中,除了根节点的 div 标签会作为 Block 角色而不可被提升之外,整个 <section>
元素及其子代节点都都会被提升。如果我们把上面模板中的静态字符串 abc 换成动态绑定的 {{ abc }}
,那么整棵树都不会被提升。
虽然包含动态绑定的节点本身不会被提升,但该动态节点上仍然可能存在纯静态的属性,如下面的模板所示:
<div>
<p foo="bar" a=b>{{ text }}</p>
</div>
在上面这段模板中,p 标签存在动态绑定的文本内容,因此整个节点都不会被静态提升,但该节点的所有 props 都是静态的,因此在最终生成渲染函数时,我们可以将纯静态的 props 提升到渲染之外,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 静态提升的 props 对象
const hoistProp = { foo: 'bar', a: 'b' }
function render ()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createVNode('p', hoistProp, ctx.text, 1 /* TEXT */),
]))
}
这样做同样可以减少创建虚拟 DOM 产生的开销以及内存占用。
基于静态提升,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采用预字符串化的优化手段。预字符串化是基于静态提升的一种优化策略。静态提升的虚拟节点或虚拟节点树本身是静态的,那么,能否将其预字符串化呢?如下面的模板所示:
<div>
<p></p>
<p></p>
<!-- ... 20 个 p 标签 -->
<p></p>
</div>
假设上面的模板中包含大量连续纯静态的标签节点,当采用了静态提升优化策略时,其编译后的代码如下:
const hoist1 = createVNode('p', null, null, PatchFlags.HOISTED)
const hoist2 = createVNode('p', null, null, PatchFlags.HOISTED)
// ...
const hoist20 = createVNode('p', null, null, PatchFlags.HOISTED)
render ()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hoist1,
hoist2,
...
hoist20
]))
}
预字符串化能够将这些静态节点序列化为字符串,并生成一个 Static 类型的 VNode:
const hoistStatic = createStaticVNode('<p></p><p></p><p></p>...<p></p>')
render ()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hoistStatic
]))
}
这么做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 大块的静态内容可以通过 innerHTML 进行设置,在性能上具有一定优势;
- 减少创建虚拟节点产生的性能开销;
- 减少内存占用。
提到优化,就不得不提对内联事件处理函数的缓存。缓存内联事件处理函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更新。假设模板内容如下:
<Comp @change="a + b" />
上面这段模板展示的是一个绑定了 change 事件的组件,并且为 change 事件绑定的事件处理程序是一个内联语句。对于这样的模板,编译器会为其创建一个内联事件处理函数,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function render (ctx) {
return h(Comp, {
// 内联事件处理函数
onChange: () => (ctx.a + ctx.b)
})
}
很显然,每次重新渲染时,都会为 Comp 组件创建一个全新的 props 对象。同时,props 对象中的 onChange 属性的值也会是全新的函数。这会导致渲染器对 Comp 组件进行更新时造成额外的性能开销。为了避免这类无用的更新,我们需要对内联事件处理函数进行缓存,如下面代码所示:
function render (ctx, cache) {
return h(Comp, {
// 将内联事件处理函数缓存到 cache 数组中
onChange: cache[0] || (cache[0] = ($event) => (ctx.a + ctx.b))
})
}
渲染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数组 cache,该数组来自组件实例,我们可以把内联事件处理函数添加到 cache 数组中。这样,当渲染函数重新执行并创建新的虚拟 DOM 树时,会优先读取缓存中的事件处理函数。这样,无论执行多少次渲染函数,props 对象中 onChange 属性的值始终不变,于是就不会触发 Comp 组件更新了。
Vue.js 3 不仅会缓存内联事件处理函数,配合 v-once 还可以实现对虚拟 DOM 的缓存。Vue.js 2 也支持 v-once 指令,当编译器遇到 v-once 指令时,会利用我们上面介绍的 cache 数组来缓存渲染函数的全部或者部分执行结果,如下面的模板所示:
<section>
<div v-once>
{{ foo }}
</div>
</section>
在上面这段模板中,div 标签存在动态绑定的文本内容。但是它被 v-once 指令标记,所以这段模板会被编译为:
function render (ctx, cache)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section', null, [
cache[1] || (cache[1] = createVNode('div', null, ctx.foo, 1 /* TEXT */))
]))
}
从编译结果中可以看到,该 div 标签对应的虚拟节点被缓存到了 cache 数组中。既然虚拟节点已经被缓存了,那么后续更新导致该渲染函数重新执行时,会优先读取缓存的内容,而不会重新创建虚拟节点。同时,由于虚拟节点被缓存,意味着更新前后的虚拟节点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也就不需要这些被缓存的虚拟节点参与 Diff 操作了。所以在实际编译后的代码中经常出现下面这段内容:
render (ctx, cache)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cache[1] || (
setBlockTracking(-1), // 阻止这段 Vnode 被 Block 收集
cache[1] = h('div', null, ctx.foo, 1 /* TEXT */),
setBlockTracking(1), // 恢复
cache[1]
)
]))
}
注意上面这段代码中的 setBlockTracking(-1)
函数的调用,它用来暂停动态节点的收集。换句话说,使用 v-once 包裹的动态节点不会被父级 Block 收集。因此,被 v-once 包裹的动态节点在组件更新时,自然不会参与 Diff 操作。
v-once 指令通常用于不会发生改变的动态绑定中,例如绑定一个常量:
<div>{{ SOME_CONSTANT }}</div>
为了提升性能,我们可以使用 v-once 来标记这段内容:
<div v-once>{{ SOME_CONSTANT }}</div>
这样,在组件更新时就会跳过这段内容的更新,从而提升更新性能。
实际上,v-once 指令能够从两个方面提升性能:
- 避免组件更新时重新创建虚拟 DOM 带来的性能开销。因为虚拟 DOM 被缓存了,所以更新时无须重新创建;
- 避免无用的 Diff 开销。这是因为被 v-once 标记的虚拟 DOM 树不会被父级 Block 节点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