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README.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README.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96a7723..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README.md
+++ /dev/null
@@ -1,5 +0,0 @@
-#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
-本系列博客是zhaocake在阅读教材中的笔记整理。或许称为预习笔记会更加合适,但是想来我也并不一定会这么按时预习——或许是复习笔记呢?或许是学习课程之后又有了新的体会呢?总而言之,称之为预习笔记虽然符合我开启这个系列的心态,但对于往后可能的发展来说,确实是不合适的。因此更多的应该将这个系列的博客直接以学习笔记命名。
-
-如果你对于我文中提到的什么东西有更多的理解或者有相遇我讨论的地方,欢迎对我进行指导。我会尽快弄明白`git talk`这个插件到底咋回事儿,您也可以直接在仓库中提`issue`或者发送邮件到`zhaocake@foxmail.com`,欢迎您的友善讨论!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_sidebar.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_sidebar.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b4723cc..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_sidebar.md
+++ /dev/null
@@ -1,9 +0,0 @@
-
-
-*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 * 1 绪论
- * [1.1 信号](analog_ET/introduction/signal_1.md)
- * [1.2 信号的频谱](analog_ET/introduction/fequespu_signal_2.md)
- * [1.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analog_ET/introduction/mo_and_shu_3.md)
- * [1.4 放大电路模型](analog_ET/introduction/bigger_4.md)
- *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analog_ET/introduction/xingneng_5.md)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PN_2.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PN_2.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c80d142..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PN_2.md
+++ /dev/null
@@ -1,23 +0,0 @@
-# 3.2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
-## 1 载流子的漂移与扩散
-
-电场作用导致的载流子的运动叫做漂移。浓度和随机热运动造成的运动叫做扩散。
-
-## 2 PN结的形成
-
-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由于浓度差异,P型中的空穴和N型中的半导体互相结合。导致交界面的载流子消失,离子位置固定,因此形成电场。由于这里的载流子几乎耗尽,所以称为耗尽区。这个空间区域就叫做PN结。
-
-这个电场不是外加电压产生的,称为内电场。
-
-漂移运动的作用正好与扩散运动相反。
-
-PN结靠近N型区的电压高,靠近P型区的电压低,逐渐减小。空间电荷区也称为势垒区。
-
-## 3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
-耗尽层是单向导电性的关键。
-
-### 1 外加正向电压
-
-P区电位高于N区电位时,称所加电压为正向电压,也PN结正向偏置。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diode_3.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diode_3.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69de29..0000000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diode_circuit_4.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diode_circuit_4.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69de29..0000000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half_1.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half_1.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3d01dc..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half_1.md
+++ /dev/null
@@ -1,57 +0,0 @@
-# 3.1 半导体基本知识
-
-## 1 半导体材料
-
-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叫做半导体材料。
-
-## 2 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
-原子的最外层上有四个电子,称为价电子,半导体的导电性与价电子有关。
-
-## 3 本征半导体、空穴及其导电作用
-
-### (1)本征半导体
-
-一种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
-
-在300K下,部分价电子会获得足够的随机热振动能量而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过程称为本征激发。
-
-**半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
-
-### (2)空穴
-
-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后,共价键中就留下一个空位,称为空穴。空穴的出现是半导体区别于导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
-邻近价电子就有可能填补这个空穴,反映了共价键中的电荷迁移。常用空穴的移动反映这种电荷迁移。
-
-**空穴不是一种实际上的载流子**: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既有自由电子又有价电子,而用空穴来描述价电子的导电更容易区别与自由电子的导电。这是**空穴也就成为半导体中的一种载流子了**。
-
-在本征半导体内,自由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的,因此在任何时候,本征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和空穴的浓度总是相等的。
-
->发出疑问:杂质半导体何如?不相等,杂志半导体中还有离子来平衡电荷。
-
-### (3)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
-
-自由电子落入空穴,两者消失,称为复合。复合率等于产生律时,便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载流子的浓度是一个定值。
-
-## 4 杂质半导体
-
-本征半导体是热激发,掺入微量杂质,显著改变导电性能。
-
-### (1)P型半导体
-
-硅晶体内掺入少量三价元素杂志。
-
-掺入一个就可产生一个空穴,能接受电子,称为受主杂质。
-
-并不产生新自由电子,空穴是导电的主体,称为P型半导体。
-
-掺入的杂志依然是电中性的,离子化的受主原子的负电荷加上自由电子的负电荷必然等于空穴的正电荷。
-
-### (2)N型半导体
-
-五价元素、施主杂志、自由电子为多子。
-
-> 前述通过掺杂提高多子浓度的同时,会增加自由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从而降低同等温度下,本征激发产生的少子的浓度。
-
-杂质半导体的导电性与少数载流子几乎无关。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special_5.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diode/special_5.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69de29..0000000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bigger_4.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bigger_4.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c4fc07..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bigger_4.md
+++ /dev/null
@@ -1,41 +0,0 @@
-# 1.4 放大电路模型
-
-?>这部分内容属于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讲授过的部分,但是由于电路原理基础过于薄弱了,我对于是否能够将这部分搞好存疑。
-但是既然这样的教材存在着,就说明是可以搞的。
-
-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电路。它也是构成其他模拟电路,如滤波、振荡、稳压等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
-
-## 1 模拟信号放大
-
-由于传感器输入的电信号很微弱,不能直接用于显示和分析处理,所以需要对它做进一步的分析处理才能够进行。以及存在一些电子系统对输出功率有较大要求,同样使得,这些信号的处理都离不开放大电路。
-
->读书读到这里,其实就有所感受了。模拟电子技术到目前,读书读到这里,可以进行学科感官的整体推测了。
-
->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模拟电子技术有其一套严密的底层“逻辑”,这套“逻辑”的前提是参与进来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满足在一定区间的,或者说,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不能超限。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输入和输出都不见的是满足的。因此就要对这些不规范的输入与输出做类似于“归一化”的处理。这就是我目前认为放大电路的目的,一个用于前处理和后处理的电路,本身或许并不是前面提到的“逻辑”中的一部分。
-
-**书曰**:这里所说的放大都是指线性放大。效果就是无论从时域还是频域上观察,都应该只有幅度的变化,并且比例一致。否则就是失真了。
-
-> 但是按照我之前的看法,失真的信号就一定是不能用的吗?或者说,如果我的信号虽然变形了,但是我是可以将它转变回来的,那么这到底算不算失真呢?或者说,是否有的元件就是需要一些特殊的“失真”呢?我想这是存在可能性的。书上并没有说失真的信号就不能用。
-?> 从我后面继续学习的部分来看,我的想法又是不对的。失真应该指的是由于电路本身的一些限制导致了电路信号的失真。
-
-放大电路是一个`双口网络`,它有一个信号输入口和一个信号输出口。
-
-随后介绍了常见的四种或者五种(包含功率增益)的放大电路。
-
-## 2 放大电路模型
-
-这些模型仅从输入和输出端口特性上等效放大电路,并不关注各种放大电路实际的内部结构。
-
->但是我不是很看得懂这些等效模型,这个时候就不得不D一下我们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了,电路原理和模电安排到一学期,比数模同期还难绷。
-
-我真是不能够理解一点,去找个视频看看。
-
-这个模型真是太抽象了,去学习三极管去了。只要懂了放大电路的实现原理,抽象模型它不就简单了么!(这是什么发言成分)
-
-> 我什么都做不到。
-
-通过对其学习,算是有所了解了。这里面所谓的受控源也就是通过三极管来实现的。包括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都是如此。但是由于对其特性了解不够好,因此还是难以得到。
-
-不过这里的要求也不是要懂原理,大概看懂就行,起引入的作用。
-
-但是也有完全隔离输入和输出的放大电路,似乎就不能是三极管了。这教材啥意思,放一堆不理解的东西在前面,就不能好好从PN结开始讲吗?QAQ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fequespu_signal_2.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fequespu_signal_2.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748052..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fequespu_signal_2.md
+++ /dev/null
@@ -1,26 +0,0 @@
-# 1.2 信号的频谱
-
-?>今天是9月11日,不出意外的话,今晚上又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了,但是我上周的笔记还没有做,我现在临时来赶下。最近事情还不少,真应该列个什么精确计划出来了。
-
-信号从时域到频域的转换是通过傅立叶变换来实现的。
-
-比如时域中的电压关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v(t)=V_msin(\omega t + \theta)
-$$
-式子中的$V_m$是正弦电压的幅值,$\omega$是角频率,$\theta$是初始相角。
-
-根据高等数学知识,任意周期函数只要满足狄里赫利条件,都可以展开成傅立叶级数。(对不起,我忘记了)
-
-然后书上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了**这种信号各频率分量的振幅随角频率变化的分布,称为该信号的`幅度频谱`**。由此可知,正弦波的频谱只在基波频率上有相应的幅值,其他频率上的分量全部为零。
-我感到这是非常让人难过的,难过的点在于不理解。我要去找个视频补一下。
-
-
-
-我观看了上面这个视频,理解依然不是很多,但姑且可以简单说说。
-
-首先,频域可以用时域函数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
-其次,频域的作用是可以反映出信号的响应特性或者是其他的特性,比如说是一些我没学到的特点。
-再者,我们可以通过频域分析出这组信号的特点,比如周期或非周期,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特性,以后应该会有更多的理解。
-
-?>从这一小节的情况来看,补一些复变函数的知识是有必要的,或者是等待电路原理那边能够快点把课程推进。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mo_and_shu_3.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mo_and_shu_3.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f726380..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mo_and_shu_3.md
+++ /dev/null
@@ -1,30 +0,0 @@
-# 1.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
-视实际情况的需要,电子系统的大小可大可小,目前已有单颗芯片就自成一个系统的集成电路,称为`片上系统`或`单片机`。
-
-在时间和幅值上均是连续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
->那这么说的话,周期信号在幅度谱上不是连续的吧,周期信号是不是模拟信号呢?
-
->我感到我这里应该是出现了误区了,或许在幅值上连续并不是在幅度谱上是连续的。我需要向人请教或者是查阅资料。
-
-通过对资料的浅度查阅,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幅值连续或许并不意味着幅度谱上是连续的。
-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模拟电路。也就是这本教材、这门课的主要内容。
-
-好,下面就是我之前搞不懂的地方了。
-
-**在信号分析中,按时间和幅值的连续性和离散性把信号分为4类:**
-
-1. 时间连续、数值连续信号
-2. 时间离散、数值连续信号
-3. 时间连续、数值离散信号
-4. 时间离散、数值离散信号
-
-1就是模拟信号,4就是数字信号。234都在数字信号部分涉及到。
-
-并且通过上面的描述,似乎可以看出,所谓幅值的连续性,并不是频谱上的连续性。
-按照我一贯以来对模拟信号形成的浅度形象,这种幅值的连续性应该指的是在幅度上是连续变化的。而不是那种幅度关于频率的频谱图。
-
-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signal_1.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signal_1.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15a7cd..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signal_1.md
+++ /dev/null
@@ -1,15 +0,0 @@
-# 1.1 信号
-
-本小节的知识点不多,但是总的来说体现出来了学习的路径。
-
-| 文本 | 推测 |
-| :----------------------------------------: | :--------------------------------------: |
-| 最便于实现的是电信号的处理 | 点明课程的研究对象是电信号 |
-| 其他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成为传感器 | 估计到会学习传感器 |
-| 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使用不同的信号源形式 | 会学习到不同的信号源及其性质和典型案例 |
-| 信号是时间的函数,提取特征 | 要学如何处理这种看起来不太规范的电压波形 |
-
-此外,我认为需要在表格之外提到的部分有:
-
-- 理想电压源$v_s$和源电阻$R_{si}$串联的等效形式是$Thevenin$等效电路。
-- 理想电压源$i_s$和源电阻$R_{si}$并联的等效形式是$Norton$等效电路。
diff --git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xingneng_5.md b/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xingneng_5.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1a2e8d..0000000
--- a/docs/blog/posts/analog_ET/introduction/xingneng_5.md
+++ /dev/null
@@ -1,15 +0,0 @@
-#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是衡量它品质优劣的标准,并决定其适用范围。这里主要讨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频率相应、和非线性失真等及喜爱那个主要性能指标。
-
->这几页很多,我觉得需要找个视频补一下了。这一段很难自学,一方面内容量挺大,另一方面理解上的难度也不小。我怀疑老师还没有讲到这里来(为什么是怀疑,太不认真了!),等晚上上了课再写这部分。
-
-## 输入电阻
-
-输入电阻衡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程度。
-一般通过外接一个测试电压来做这个事儿。
-
-## 输出电阻
-
-输出电阻衡量放大电压的带负载能力。
-
diff --git a/docs/blog/posts/circuit/README.md b/docs/blog/posts/circuit/README.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8658e2..0000000
--- a/docs/blog/posts/circuit/README.md
+++ /dev/null
@@ -1,15 +0,0 @@
-# 电路原理
-
-今天是2023年9月5日,上了第一节电路原理课,从今天开始,正式开始进行电路原理的笔记记录。
-
-由于知识点已经在书上了,如果再在这里进行一些知识性的总结,我感到是可能出现画虎反类犬的情况的。因此我打算按照每周的讨论任务和习题内容为主线进行笔记的记录。
-
-但是还是应该根据心情来做,能坚持写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
-## 9月15日
-
-我在今天想到了更加有效的一些笔记资源,也就是电路原理这门课在超星学习通上的资源。
-
-里面不但有课件,还有思维导图。
-
-虽然我并不打算使用课件而是使用教材来做笔记,但是也同样是有助于我回忆起课堂内容的。
diff --git a/docs/blog/posts/circuit/_sidebar.md b/docs/blog/posts/circuit/_sidebar.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b61b00e..0000000
--- a/docs/blog/posts/circuit/_sidebar.md
+++ /dev/null
@@ -1,5 +0,0 @@
-
-- 电路原理
- - [第一章 电路变量](circuit/chapter1_0907.md)
- - [第二章 电路元件](circuit/chapter2_0915)
-
diff --git a/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1_0907.md b/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1_0907.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7d69f66..0000000
--- a/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1_0907.md
+++ /dev/null
@@ -1,87 +0,0 @@
-# 第一章 电路变量
-
-## 本章目标
-
-- 理解并能够使用国际单位制(SI)和10的幂的标准前缀。
-- 了解并能够使用电压和电流的定义。
-- 了解并能够使用功率和能量的定义。
-- 已知理想基本电路原件电压和电流的条件下,能够使用无源符号约定计算其功率。
-
-?> *概述*:本章主要有两个部分:其一是简述这门课要干什么和复习一些电路常识;其二是一般性描述电路分析的意义,然后介绍一些预备知识,比如电压和电流的概念。
-
-> 不过说实在的,不知道是我上课没听还是老师没讲,有许多教材上含有的东西,上课时我是没有听到的。作为写课后博客这样一件具有复习性质的事情,下面我对书本进行阅读。
-
-## 1.1 电气工程概述
-
-电气系统的五个主要分支:
-
-- 通信系统:产生、传送、分配**信息**。
-- 计算机系统:用电信号处理信息,包括微电路网络或集成网络。
-- 控制系统:用电信号控制生产过程。
-- 电力系统:产生和分配电力。
-- 信号处理系统:对表现信息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使信号包含的信息成为更合适的形式。
-
-!>只要有助于完成工作,工程师们就应该从你欧冠各个领域汲取各种知识(工程中实际上需要多个系统的集成)
-
-### 1.1.1 电路理论
-
-电路是实际电气系统的近似数学模型。
-
-电路理论是电磁理论的特例,满足下面的基本假设,用电路理论而不是电磁理论研究电路形式的物理系统。
-
-1. 电效应在瞬间贯穿整个系统:足够小就可以,称为集总参数系统。
-2. 系统里每个元件的静电荷总是零:都不能收集到额外的静电荷,但是有些元件可以保持等量的相对隔离电荷。
-3. 系统里的元件之间没有磁耦合:但是可以发生在元件内部。
-
-> 相当的严谨了,应该说,在读上面的三条基本假设的时候考虑到的可能的例外情况都进行了阐述来表达没有超出假设。
-
-只要电力系统物理尺度小于$5*10^6m$,都可以称为集总参数系统。
-
-### 1.1.2 解决问题
-
-1. 什么已知,什么待求
-2. 画电路图或者采用其他形式的模型
-3. 考虑几个解决方案并从中挑选一个方案
-4. 计算答案
-5. 发挥创造性
-6. 检验解答
-
->这一部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欢迎探讨
-
-## 1.2 国际单位制
-
-我觉得这一部分还是略过吧,我不可能总结得更简略或者则更复杂了。
-
-## 1.3 电路分析概述
-
-讲带你路分析之前先讲一讲电路设计(工程设计),大抵是因为优秀的电路设计都是基于工程的。
-
-需求 -> 概念 -> 模型
-
-通过比较设计要求中的期望特性和电路分析得到的预测特性,进行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的改进。
-
-## 1.4 电压和电流
-
-使用电路模型可以用一个元件的端口的电压和电流严格地模拟该元件,因此,两个不同元件的端电压和端电流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相同的。
-知道了元件的端口特性,就可以分析它在电路中起到的特性。至于元件的内部是怎么实现的,则不是电路原理这门课讨论的范畴。
-
-## 1.5 理想基本电路元件
-
-理想基本电路元件:
-
-- 只有两个端子,是链接其他电路元件的链接点
-- 可以用电压和电流用数学方式描述(*就像前面1.4中提到的*)
-- 不能被分解为其他元件
-
-并指出本书采用无源符号约定。
-
-## 1.6 功率和能量
-
-与电荷流关联的功率可以直接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定义式推出,即
-$$
-p=\frac{dw}{dt}=(\frac{dw}{dq})(\frac{dq}{dt})
-$$
-基本电路元件的功率等于元件流过的电流和元件上的电压的乘积。从对无源符号的约定中我们可以理解和解释到底是“释放”还是“吸收”。
-
-是的,这一节的重点就这么多。
-不过如果你有要补充的东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直接给我提PR。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2_0915.md b/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2_0915.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5ce7b0..0000000
--- a/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2_0915.md
+++ /dev/null
@@ -1,59 +0,0 @@
-# 第2章 电路元件
-
-![思维导图](../_media/course_mer/image.png)
-
-这份思维导图展示得确实是很详细了,表现出了对于每一个电路元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什么。
-
-## 本章目标
-
-- 独立源、非独立源、电阻
-- 陈述: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 知道如何计算简单电路中每个元件的功率、并能够确定整个电路功率是否平衡
-
-?>这一章学习之后学的是第六章。老师的思路是先把电路元件拉完,所以先把电容和电感讲了。
-
-## 2.1 电压源和电流源
-
-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这与我们为它俩设定的特性有关。我们假定理想电压源的内阻为0,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无穷大。
-
-非独立源的大小依赖于控制它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
-
-此外还出现了几个参数,用于描述非独立源受控于电压或电流的关系,其实就是模电中接触到的放大电路中的那几个。比如电阻和电导需要格外注意吧(电导的单位西门子S)。
-
->到了这里,我已经感觉描述起来有一些力不从心,确实应该阅读老师的思维导图或者课件了。并且也不应该将课后再写笔记作为一种常态,我想这应该是更多用于预习并且在上课中提高效率的。
-
-那么在上面的图中,表现出了受控源有四种形式CCCS、CCVS、VCVS、VCCS。
-
-它们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呢?
-
-第二个字母C就是控制,第四个字母S就是源。所以这四个字母就可以表现出是谁控谁。
-
-而关于谁控谁的大小的计算,则是通过在上面提到的参数来计算的。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电阻、电导。
-
-## 2.2 电阻(欧姆定律)
-
-电阻的倒数称为电导,符号用字母G表示,单位是西门子(S)。
-
-其余的部分,大多到也是些高中的知识。
-
-## 2.3 电路模型结构
-
-之所以对基本电路元件感兴趣,就是因为用基本电路元件可以构造实际系统的电路模型。尽管电路原理这本书主要强调的是求解电路所需的技巧,但是电气工程实际上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就是建模。
-
-书上先使用了一个手电筒来耿建了一个电路模型。并指出,有时仅仅知道端子,那么就需要根据端子去构建出这个元件。
-
-## 2.4 基尔霍夫定律
-
-基尔霍夫定律可分为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电路中,任何节点上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等于0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电路中,任何闭合路径的所有电压的代数和等于0
-
-十分直观,甚至不能再直观了。
-
->后面对含受控源电路进行了分析,我感到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虽然有我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原因在,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先讲了第六章的部分,讲电容和电感讲了,但是没有讲的深,只对元件进行了介绍,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话我写笔记就不好写了啊。。
-
-##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
-(下节课教怎么列写方程)
diff --git a/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6_0915.md b/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6_0915.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a611026..0000000
--- a/docs/blog/posts/circuit/chapter6_0915.md
+++ /dev/null
@@ -1,15 +0,0 @@
-# 电感、电容和互感
-
-## 本章目标
-
-- 了解并能够使用电感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能量公式。
-- 电容,同
-- 。。。
-
-## 电感
-
-电感是用来描述电感元件的电路参数。用字母L表示,单位是亨利H。图形符号用线圈表示。
-
-公式$v = L \frac{di}{dt}$的v的单位是V,L的单位是H,i的单位为A,t的单位为s。式中反映了无源符号约定,即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感上电压降的方向一致。
-
-> 我他妈无力再写,辅导员太杀却了。皮正事不做,纤瘦多了是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excs/README.md b/docs/blog/posts/excs/README.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2d612f..0000000
--- a/docs/blog/posts/excs/README.md
+++ /dev/null
@@ -1,7 +0,0 @@
-# 习题课系列
-
-?>作为从一开始写博客的深层目的就是绝对的应试的博客系列,我想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不是最必须的东西,最重要的其实是这些知识点应该怎么应用出来,也就是习题课才是最主要的东西。
-
-采用mooc猴博士系列课程作为用于笔记记录的视频
-
-笔记记录,冲冲冲!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excs/_sidebar.md b/docs/blog/posts/excs/_sidebar.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1a8838b..0000000
--- a/docs/blog/posts/excs/_sidebar.md
+++ /dev/null
@@ -1,15 +0,0 @@
-
-
-
-* 电路原理
- * [电路原理解题笔记(一)](excs/circuit/month_1.md)
-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 [模电解题笔记(一)](excs/circuit/month_1.md)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大学物理下册
- * [分子动理论](excs/circuit/fenzidong.md)
- * [振动](excs/circuit/zhendong.md)
-
diff --git a/docs/blog/posts/excs/analog_ET/month_1.md b/docs/blog/posts/excs/analog_ET/month_1.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69de29..0000000
diff --git a/docs/blog/posts/excs/circuit/month_1.md b/docs/blog/posts/excs/circuit/month_1.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9e5870..0000000
--- a/docs/blog/posts/excs/circuit/month_1.md
+++ /dev/null
@@ -1,136 +0,0 @@
-# 电路原理解题笔记(一)
-
-第一个月,对应猴博士的一到五课时。
-
-- 贼基础的知识
--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基尔霍夫定律
--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 电路定理
-
-## 贼基础的知识
-
-*虽然这部分是听过的,但是为了使得笔记与知识体系的完整,还是应该快速过一边吧。*
-
-讲解串联并联、以及常见概念。
-然后讲解电压源,大学的电压源。以及讲解电流源。
-
-以及讲解了电压源与电流源和电阻串并联等效的情况。
-
-然后讲了电位、电位差,等电位的情况。
-
-说法不少,但是就是要抓住做法背后的原理。
-
-## 等效电阻
-
-1. 电压源串联可合并
-2. 电流源并联可合并
-3. 电压源电流源串联,省略电压源
-4. 电压源电流源并联,省略电流源
-5. 电压源转化为电流源
-6. 电流源转化为电压源
-
-前面的还是挺好理解的,后面两个注意方向。本质上来说还是直观的。
-可能还是需要专门了解一下戴维南、诺顿吧。不过先把题会做再从题目中认识也是可以的。
-
-然后给出了例题。
-感受:有并联先并联。主要还是看标准的等效电路图,拿不准不要直接用。
-
-变换没什么问题,那么主要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就成了关键问题。
-
-根据观察和猴的总结,可以得出结论:
-- 最终的目的是串联电路
-- 并联电路可以合并为更少的并联电路。如果由于既有电压源又有电阻合并不了,那么就应该变换了。
-- 串联电路可以合并为元件更少的串联电路。
-- 多可能只是说暂时的,为的是更好地等效,就如上述第二点一样。
-
-7. $\Delta - Y$ 等效变换
-
-其实这个反而是最不需要说的,肉眼可见的需要记忆。不过还是用latex描述一遍吧。
-
-不对,用latex描述其实不如使用文字描述。这样更有助于记忆。
-
-$\Delta 变 Y:$
-$$Y形电阻 = \frac{\Delta形相邻电阻乘积}{\Delta形电阻之和}$$
-$Y 变 \Delta:$
-$$\Delta形电阻 = \frac{Y形电阻两两乘积之和}{Y形不相邻电阻}$$
-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
-节点流入等于流出。
-任意回路电压降为零。
-
-其实就是麦克斯为方程的忽略了一些因素下的产物。
-
-对于选取节点和回路的问题,就是那里已知条件多,就直接往上莽就行了。
-
-##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
-先介绍了什么是支路、回路、节点、网孔这些概念。
-
-### 支路电流法
-
-1. 找出结点数,并选择任意(节点数-1)个节点列电流方程
-2. 找出支路数,选(支路数-节点数+1)个回路,列电压方程
-3. 联立上面的方程,带入数值,解方程。
-
-最终结果是电流
-
-### 节点电压法
-
-1. 找出所有节点,选择与带球向相关的一个结点表上数字0,给其他节点分别标记为数字1,2,3……
-2. 将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变到先,与电压源并联的电阻变短路,让G11等于节点一各支路的电阻的倒数和,以此类推,找出节点二的G22、节点三的G33
-3. 找出连接节点1、2支路的电阻,并让G21=G12=1、2连接支路上阻值的负倒数。
-4. 找出节点一支路上的电压源或电流源,并让is11=电压源/所在支路电阻+电流源产生电流(流入节点为正,流出节点为负),以此类推找出is22、is33.
-
-然后上面终于把准备工作做完了,列方程
-
-列的就是G的矩阵乘以un几=is11、22、33.
-
-算出来的就是每个节点的电压
-
-### 回路电流法
-
-1. 找出支路数、节点数、选取(支路数-节点数+1)个回路,并指定回路电流绕行方向
-2. 另r11=回路一电阻之和,r22……
-3. r12=r21=回路1、2共有电阻:与指定回路电流绕行方向相同就是正,相反就是负
-4. 令us1=回路一中所有电压源之和、令us2=回路二中所有电流源之和。
-5. 对每个回路列方程,就是和上面节点电压法差不多的,电阻的矩阵乘以i1、2、3等于u11、22、33.
-
-求得的是各个回路电流。
-
-我需要记得每种方法最后得到的方程是啥样的,从而知道每种方法需要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
-## 电路定理
-
-### 叠加定理
-
-1. 求出出待求部分,让部分内的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断开、求出待求内容。
- 这里有一些需要对电路进行等效变换的部分,练出来的吧。
-2. 恢复待求部分,让部分外的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断开,求出待求内容
-3. 第一步的结果加上第二步的结果。
-
-就是先把待求部分里面的变换了求了,在把待求部分外的变换了求了。
-
-### 戴维宁等效电路
-
-1. 求开路电压uoc。
-2. 在开路处接上一个独立电压源us,令原电路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变短路,求出六经us的电流is,求出req
-3. 然后就等效为一个uoc串联一个req
-
-### 诺顿等效电路
-
-1. 连接开路,求isc(就是上面的开路变成短路)
-2. 同上,就是为了req
-3. 然后等效为一个isc并联一个req
-
-### 求某电阻值为多少可吸收最大功率。
-
-1. 简单来说,把这个电阻拿出来,其余部分戴维宁等效
-2. 电阻等于req时吸收最大,高中知识。
-
-### 吸收、释放功率
-
-这个和前面到是没什么区别,相当于就是说是扩展了电源的吸收释放的问题
-
-电流从高电压流向低电压则吸收功率,反之则释放功率。
diff --git a/docs/blog/posts/excs/physics/fenzidong.md b/docs/blog/posts/excs/physics/fenzidong.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307f400..0000000
--- a/docs/blog/posts/excs/physics/fenzidong.md
+++ /dev/null
@@ -1,6 +0,0 @@
-# 气体与热力学解题笔记
-
-主要就是一个背公式背步骤,在此基础上边做题边理解。
-
-## 气体压强、体积、温度、能量
-
diff --git a/docs/blog/posts/excs/physics/image.png b/docs/blog/posts/excs/physics/image.png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9556e37..0000000
Binary files a/docs/blog/posts/excs/physics/image.png and /dev/null differ
diff --git a/docs/blog/posts/excs/physics/zhendong.md b/docs/blog/posts/excs/physics/zhendong.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69de29..0000000
diff --git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README.md b/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README.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8af93c0..0000000
---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README.md
+++ /dev/null
@@ -1,5 +0,0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这门课作为工科学生几乎必修的三大数学公共基础课之一,其重要性自然是不必多说了。同时,这门课作为一门有习题册的课,按照我前两年的经验,只要具备独立完成习题册并且弄懂上面的题的水平,这门课就稳了。不但应该能过,而且应该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这是根据我前两个学期习题册全部是抄的但是还是过了得出的经验总结。
-
-?>今天是9月5日,上了第一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因此我认为是时候开始概率统计的笔记记录了。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_sidebar.md b/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_sidebar.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c74fa79..0000000
---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_sidebar.md
+++ /dev/null
@@ -1,9 +0,0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第一章 概率论基础知识
- * [1.1 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probability_statistics/sample_0905.md)
- * [1.2 事件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_statistics/eventp_0909.md)
- * [1.3 等可能事件](probability_statistics/equalprob_0913.md)
- * [1.4 条件概率及派生的三个公式](probability_statistics/essthree_0913.md)
- * [1.5 事件的独立性及伯努利概型](probability_statistics/eventbonuli_0914.md)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qualprob_0913.md b/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qualprob_0913.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4f240e..0000000
---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qualprob_0913.md
+++ /dev/null
@@ -1,42 +0,0 @@
-# 等可能概型
-
-?> 非常惭愧地说,这次上课状态不好,很是困。
->我也记不到讲到哪里了,大约的确还没有讲到贝耶斯,那么应该是仅仅讲完了等可能概型和一部分条件概率吧。那么今天先把等可能概型写了,然后写电路原理的笔记,最后写模拟电路的(模拟电路依靠星期一下午把笔记写全,上课效率果然还是不错的。)
-
-## 古典概型
-
-随机试验具有两个特点,那么这样的随机试验概率模型就是古典概率模型:
-
-- 试验只有有限个可能结果
-- 每个可能结果在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
-*我这里应该出现了一个认识误区。我之前一直认为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的,但是仔细回顾基本事件的定义,可以发现基本事件的定义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并且还有“等可能基本事件的说法,这些都说明基本事件不见得是等可能的。”*
-
-
-下面这个概率就叫做古典概率
-$$
-P(A) = \frac{k}{n} = \frac{\Alpha中的样本点数}{\Omega中的样本点数}
-$$
-
-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是计数,较为复杂的计数基本方法是排列与组合,有对应了两个基本的摸球模型:
-1. 每次取一个球,取出来的球是有序的。
- 1. 有放回抽取,总的样本点数是$N^\gamma$
- 2. 不放回抽取,总样本点数是$P^{\gamma}_{N} = N(N-1)...(N-r+1)$
-2. 一次取$N$个球,取出来的球是无序的。用组合数表示。于是有超几何概率,表示的是取出的球中恰有$k$个某个颜色的球的概率。
-$$
-p_k = \frac{C^k_mC^{n-k}_{N-m}}{C^n_N}, k = 0,1,...,m.
-$$
-
->然后书上有一些例题,我的评价是我现在没精神做题。后面对本章做总结时必须专门写习题篇。
-
-## 几何概型
-
->其实说起来都是高中学过的对不?
-
-**一个随机试验,若所有可能结果“等可能”地出现在一个有界的欧氏区域$\Omega$内,则称这个试验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型。**
-
->注意到谈及概型都是针对随机试验来讲的,是“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
-
-这一部分没有过多的什么。能有什么呢?很多都是高中的知识,难搞的都在后面。
-
-!>作业做了吗?或者说课后习题做了吗?没有做快去做,我都这么懒了还是打算先把概统这两节的习题做了再开始写《电路原理》的课堂笔记。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ssthree_0913.md b/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ssthree_0913.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8515af..0000000
---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ssthree_0913.md
+++ /dev/null
@@ -1,93 +0,0 @@
-# 条件概率及派生的三个公式
-
-!>今天是由于小组的原因没有办法到课,因此做笔记。并且需要做习题与习题笔记。好在今晚时间还算比较的多。
-
-## 条件概率
-
-在实际情况中,事件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事件B的发生会影响到另一个事件A的发生。**B发生条件下A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A|B)$。
-
-?>今天这个笔记要给老师检查,那么还是把例题看一下。
-
-- *例 1.14:生二咳,一个已知女孩,另一个也是女孩的概率(假定男女等可能)*
-
- 这里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中,我认为最值得一记的是这样一句“因为已知B发生是,样本空间已由$\Omega$缩减为$\Omega_B = B$”。这一句解释解释了为什么P(A)变了,本来是$\frac{1}{4}$,现在却成了$\frac{1}{3}$,不是事件A占有的样本点变化了,是样本空间变化了,样本空间变小了。
-
- 清楚了这个,那么这样的条件概率就可以形象的描述了:在一个样本空间中,先确定发生了一个事件,那么现在这个事件之外的样本点就消失了,也就是样本空间缩减为了这个事件的样本点。那么原本样本空间中的其他事件所包含的样本点中不属于这个已确定发生的事件的样本点也同样失效。这样就有:
- $$
- P(A|B) = \frac{n_{AB}}{n_{B}} = \frac{\frac{n_{AB}}{n}}{\frac{n_B}{n}} = \frac{P(AB)}{P(B)}
- $$
-
-就有**定义 1.3**:
-$$
-P(A|B) = \frac{P(AB)}{P(B)}, A,B为同一试验的两事件,且P(B)>0.
-$$
-称为事件B发生条件下A发生的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有如下性质:
-$$
-1. P(A|B)>0;\\
-2. P(\Omega|B) = 1\\
-3. 若事件A_1,A_2,...,A_n,...两两互斥,则
-\\ P(\bigcup_{i=1}^\infty {A}_i|B) = \sum_{i=1}^\infty P(A_i|B)
-$$
-
-教材指出“1和2是显然的,下面证明性质3”。
-证明的方式,就是使用定义对条件概率进行展开并验证结果相等。
-
-- *例 1.15:发洪水*
-
- 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条件概率是很有用的。
-
-## 乘法公式
-
-用语言叙述乘法公式: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B发生概率乘以事件B发生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也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乘以事件A发生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
-很直观的公式,不过在这一部分出现一个有意思的操作:
-$$
-P(A)=P(A\Omega)=P(B)P(A|B)=0.3\times 0.7
-$$
-
-在这个操作中,使用了将样本空间拆分成B与B的对立的方式。这会对下一节引入全概率公式有启发意义。
-
-##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
-
-作为条件公式与乘法公式的应用,我们可以解决两类较复杂的计算,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
->这么说,下面要学的东西就是高中的时候没有学习过的部分了?虽然说贝叶斯好像在哪里都看得到。
-
-这里**例题 1.18**使用了信号线的信号能不能被无误差接受来说明这个问题。
-
-|通信线|通信量的份额|无误差的信息的份额|
-| :------: | :------: | :------: |
-|1|0.4|0.9998|
-|2|0.35|0.9999|
-|3|0.25|0.9997|
-
-首先,将这些写在表格中的已知量表示出来,那么这些已知量中第二列的是和为一的,而第三列中都是在它们前面的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的条件概率。
-
-所以由乘法公式,可以将B(无误差)发生的概率计算出来。就是将事件B拆分成分别在三个条件下发生的事件后合并回来,从式子中或许比文字的描述更加明了。
-$$
-P(B)=P(B\Omega)=P(B(A_1\cup A_2\cup A_3))=P(A_1B)+P(A_2B)+P(A_3B)
-$$
-
-上述计算的方法叫做全概率公式。
-
-如果已知了一个信号有误差地被接受,该信号来自地i个通信线路的概率,就是使用贝叶斯公式计算。
-在我的感受中,贝叶斯公式的运用实在太常用、太重要了,所以我还是将贝叶斯公式直接放下来:
-
-(**贝叶斯公式**)若$P(B)>0$,有
-$$
-P(A_i|B) = \frac{P(A_i)P(B|A_i)}{P(B)} = \frac{P(Ai)P(B|A_i)}{\sum_{j=1}^nP(A_j)P(B|A_j)}, i=1,2,...,n.
-$$
-
-其中的$P(A_i)$的概率叫做$A_i$的先验概率,$P(A_i|B)$叫做$A_i$的后验概率——这是已知结果事件B发生后,追究由哪一个“原因事件”引起的概率。
-
->确实需要比较严格的概念解释才容易看懂。所以说贝叶斯公式就是用来在已经发生一件可能有多个原因导致的事的情况下,得到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这多个原因中的哪一个的概率。
-
-在应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中,选择完备事件组较为常见的情形有两种:
-
-- 某过程的第一个步骤的所有情况作为完备事件组
-- 某先决条件A或A的对立是完备事件组
-
->我觉得这里需要对为啥要选择完备事件组说明。虽然说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完备事件组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由于完备事件组与这两个公式都是之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所以一见到这两个概念会有一些摸不着头脑。那么要理解为什么这里会使用完备事件组,首先要想起来晚辈事件组其实就可以看作对全部的基本事件进行分组。而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方程的应用场景应该说都是在已经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使用的,因此由于这个事件的发生,实际上样本空间就通过这个事件被划分了。而划分出来的完备事件组中的某一组就成了前面提到的新的“样本空间”(现在我们理解了不是新的样本空间,只是一个事件组)。
-
-接着使用例题来加以说明了这个说法,巩固了两个公式的使用。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ventbonuli_0914.md b/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ventbonuli_0914.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653227f..0000000
---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ventbonuli_0914.md
+++ /dev/null
@@ -1,19 +0,0 @@
-# 事件独立性及伯努利方程
-
-## 事件的独立性
-
-先用文字描述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公式虽然比较简洁,但是能用文字复述这条公式才说明大约的确是有些理解了。
-
-**如果一个事件B是可能发生的,并且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与A原本发生的概率相等,则说事件B的发生不会影响事件A的发生,如果已经在这种情况下了还有事件A是可能发生的,那么就一定也有事件B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在A发生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
-
-然后我们对上面那两个式子进行计算上的变换,就可以得到相互独立的条件了。也就是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就等于两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相乘。
-
-然后对于这种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容易推广到多个事件上,这就叫做事件两两独立了。再继续推广,就叫多个事件相互独立了。
-
-独立性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但是用定义判断n个事件相互独立要验证太多个等式(每两个事件验证一次),因此常常根据实际含义进行判断。
-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几乎必定会至少发生一次。
-
-## 伯努利概型
-
-待更新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ventp_0909.md b/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ventp_0909.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49951a0..0000000
---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eventp_0909.md
+++ /dev/null
@@ -1,34 +0,0 @@
-# 事件发生的概率
-
-?>这一次的笔记做的相当晚了,一方面有自己事件规划不合理的原因,另一方面,自己也有了一些更多的想法。其实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随着事件的推移,我必然不可能只专注与课程内的内容与视觉组的任务,要想让自己有更多的提升,继续折腾是在所难免且必要的。但是还是那个不变的中心——为技术做博客和与理论做博客在知识分享与自我巩固方面的差别并不大,因此继续把课程笔记博客写下去对我来说是有必要且有效的
-
-## 1 频率及性质
-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频率的定义,**在n次重复实验中,若事件A发生了k次,则称k为事件A发生的頻数,称$\frac{k}{n}$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记为$f_n(A)=\frac{k}{n}$**。
-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关于频率的几个性质。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
-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但是另一方面频率具有不客观性。
-
-!>其实在这里我感受到自己出现了一个问题了。我进行的是关于书籍结论的摘要,而不是对书籍或者是老师授课的思考。一方面,这节课是前天上的;另一面,上这堂课的时候家里面有些事情,我并没能好好听课。同时,在我进行文档敲键盘的过程中,我也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无疑是非常要不得的。
-
-> 如上文所言,我并不是要写一个知识总结,比起总结,它更接近一个反思或者说是思路的记录。我要进行记录的应该只是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课程的感受**
-
-事件的频率叫做事件的统计概率。
-
-## 2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性质
-
-首先是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为概率。
-第一是非负,第二是全集(必然事件)概率为1,第三是具有可列可加性。
-
-这里应该是需要对可列可加性进行一些说明,其实也就是字面意思。可列个事件的分别的概率相加与他们的和事件的概率是相等的。
-
-然后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性质。主要用文字来复述符号,体现理解。
-第一,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零
-第二,可列可加性的一个弱化版,是有限个的。有限个一定是可列的,但是可列不见得是有限的。
-第三,互为对立事件的概率相加为1,从有限可加性(上一个)推出的。
-第四,如果B事件会导致A事件的发生,A差B的概率就等于A差AB同时发生的概率。并且A的概率比B的概率大。
-第五,从第四立刻就得到的,任意事件的概率都是不超过1的。
-第六,一个经典的小学时候的维恩图,小学的解释是重叠的部分多减了一次,所以要加回来。
-
-?> 然后这节课的内容讲究结束了?这么点?但是确实下一节等可能模型就开了一个头。那么下面把这两节的习题解决一下吧。emm,翻了一下,没啥可讲的。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sample_0905.md b/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sample_0905.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d5ea1de..0000000
--- a/docs/blog/posts/probability_statistics/sample_0905.md
+++ /dev/null
@@ -1,43 +0,0 @@
-# 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
-
-?>今日听课状态:心不在焉,但是没关系,如我开头所说,只要习题会做就行。
-
-今天的这部分内容带有大量的高中的集合论的知识。因此从道理上来说,这门课的学习难度并不会很大。但是这也是相对的,如果不学当然就不可能学得懂了。
-
-不过还是需要把一些概念的定义过一遍,这种东西最容易一眼读一遍自以为懂了但是却会出问题了,还是手写或者敲一遍来得实在。
-
-## 随机试验
-
-首先提出两个概念:`确定性现象`和`随机性现象`。其中随机性现象的结果可能有多个。
-
-**随机试验**:
-1. 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2. 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且试验前知道一切可能的结果
-3. 试验前不知道哪一个可能结果出现,试验后能客观确定出现的是哪一个结果。
-
-> 如果按照我高中时候的搞法,我肯定要绞尽脑汁胡编乱造这几条定义中蕴含的信息。但是我现在知道这没用。如果它蕴含了支撑整个概率论框架的信息,那么一定是在与后续其他信息的结合中体现的,而不是现在单靠这几个空洞的条目。
-在没有更扎实的基础与全面的考虑视野的情況下,死磕概念的收益是很低的。
-
-$\Omega$ 表示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样本空间里的任何一个点(任何一个结果)都是这个样本空间的样本点,记作 $\omega$
-
-样本空间是由试验确定的,它可以是有限集,也可以是无穷集。但是如前文所说,它一定是可以被知道一切结果的。
-
-称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为一个随机事件。
-> 我感觉这里如果用逻辑哲学论里面的一些概念来比喻比较好,虽然这里也蛮好理解的。
-样本点就相当于是一个“原子事态”
-
-> 而随机事件就好比是由至少一个原子事态组合出的事态。不过事态这个概念用在这里当然是不合适的了。
-
-> 不过呢,在继续阅读之后,可以说上面将样本点看作是“原子事态”也是不恰当的。在概率论中,用以和“原子事态”进行类比的概念,更加合适的应该是基本事件
-
-**基本事件**仅含有一个样本点;$\Omega$ 本身是自己的子集,是必然事件。$\Phi$ 是 $\Omega$ 的空子集,称为不可能事件(*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都没有,当然就无啦*)
-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这一部分有很多都是和高中完全一样的概念,但是有一些名字上的变化。这里把事件关系列举一下:`包含与相等、并、积、差、互斥、互逆、完备事件组`。
-
-> 在这个完备事件组这里我卡了一下,因为这种表达和基本事件的感觉太像了。但是理解为基本事件直观上已经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已经有基本事件这个概念了,完备事件不就多余了吗;其二,书上说这也称为对 $\Omega$ 的一个**有限划分**,那么这又置无穷集于何地。因此这样的理解必然是有问题的。
-
-> `完备事件组`,给谁分组,当然是给**全部**的基本事件分组。这样一来,当然就是互相之间互斥,并上之后是全集了。即使是对于无穷集,我们依然可以进行分组,不是吗?(毕竟就算在有限集上也是多用数学式子的表达而不是枚举)
-
-关于集合的运算性质就没更啥好说的了。要注意的就是德摩根定律和对偶律。而对偶律是有一般形式的。长挺好看,建议几何记忆法(本身也是很符合人的直觉的,没有啥记忆难度)。
-
-O了。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就到这里结束。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quickpass/README.md b/docs/blog/posts/quickpass/README.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bbabf39..0000000
--- a/docs/blog/posts/quickpass/README.md
+++ /dev/null
@@ -1,13 +0,0 @@
-# 速通系列简介
-
-本系列博客主要侧重于以速刷知识点为目的的学习,比如九月二十号左右即将进行的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现在是九月二号),我脑抽了报了C语言。虽然我C语言也不至于不会,做了模拟试题也还是勉强能及格,但是我到现在对于C语言还没有哪怕一次整体、完整的学习;本系列也主要是侧重于这一部分的。
-
-或许是你已经掌握了一项技能大部分的操作手段,但是理论框架并没有在脑子里形成;或许是你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仅仅想要以较小的时间成本过它一遍,那么这个系列的博客中或许有你需要的东西。
-
-那么我就在此祝你学习愉快了!
-
-?> 如果你有想要进行投稿的想法(虽然感觉不大可能)或者是有认为我知识点出现问题的情况,欢迎对我的文档仓库(点击右上角)提出`issue`或者是`pull request`。感谢您的阅读。
-
-今天是10月2号,版本更新到1.1,我觉得在速通方面我也有一点想要速通的东西了,比如做点电子小东西,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学院里面学偏电学类专业的视觉算法人,应该不奇怪吧。
-
-打算开一个自己做电子小玩意的专栏。不过还没有想到具体做点啥。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quickpass/_sidebar.md b/docs/blog/posts/quickpass/_sidebar.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b75efd3..0000000
--- a/docs/blog/posts/quickpass/_sidebar.md
+++ /dev/null
@@ -1,4 +0,0 @@
-
-
-* 速通系列
- * [速通C语言基础](quickpass/c_basic.md)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docs/blog/posts/quickpass/c_basic.md b/docs/blog/posts/quickpass/c_basic.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2ea0c5e..0000000
--- a/docs/blog/posts/quickpass/c_basic.md
+++ /dev/null
@@ -1,82 +0,0 @@
-# C语言速通
-
-我选择的速通教材是图书馆刚刚借的高等教育出版社陈良垠等老师写的《C语言教程》。
-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基础知识,虽然不是很想过,但是毕竟下定决心要完整地过一遍教材的知识体系,那么还是就从这里开始吧!
-
-## 第1章 基础知识
-
-### 1.1 C程序的“特制砖头”结构
-
-这一节首先是讲解了C程序编写的一个基本思路吧,也就是,想要说明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并通过特制的砖头,我们要制作这种砖头,并且按照特质的“顺序”来堆砌它们。
-
-然后举出来一个C语言程序的例子(老铁们,拼音文件名绷不住哈,不过是基础教材,算了算了),把函数比作是特制的砖头,然后在`main()`函数中组合他们。同时也讲解了代码的一些基本的规范,比如注释。
-
-随后,对C语言的运行过程进行了讲解,就是说呀,这个C语言的运行过程会经过四步:编辑、编译、连接、运行。编译就是编译为obj,连接就是把obj连接成`exe`可执行文件。不过这个应该说是win下的说法,那么比如我现在常用的环境是linux,连接成的又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可执行文件,`exe`就是`executable`吧,字面意思,linux中对于C/C++编译连接后的可执行文件没有相应的后缀名,但这仅仅是对于我当前的而知识储备而言,如果您有更多的理解欢迎指正。
-
-### 1.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
-
-编写者建议有兴趣的读者都看一下,那么其实也是可以不看的咯?其实吧这一小节就我的理解而言,钻研不得,一旦进去了,若不再翻几本书就出不来了,与我速刷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咱们就粗略过一遍好了。
-
-- 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出设备。
-- 存储器的抽象结构:存储器的地址是连续的;一个十六进制数可以表示四位二进制码,所以有32根地址总线的计算机系统,我们使用8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地址
-- 内存分区:分静态存储区、动态存储区;动态存储区分堆栈。你可理解为静态存储区的数据就是直到运行结束才销毁的,因此存放静态变量等;栈存放动态变量,多是函数定义中声明的变量,在函数结束时被销毁;堆的存储分配就是靠程序员自己决定的了。
-
-### 1.3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
-没啥可说的,这一小节书上也语焉不详,不过对与抽象计算机这一部分的描述,倒是挺有意思,表现出了我们人读面向过程程序时应当使用的思路——也就是从头开始一步一步读,读到调用哪里就跳转到哪里。(虽然面向对象的语言也是这么读的,但是对于类与对象的话还是应当先分析这个类吧)
-
-### 1.4 计算机语言
-
-既然都打算速通了,这一节咱就略了吧,相信你是有其他语言基础的,或者也不至于要解释这个。
-
-### 1.5 ASCII码
-
-属于是定义与规范一样的东西,要用再查,略。
-
-### 1.6 算法和数据结构
-
-就是想告诉人`程序=算法+数据结构`这么个理儿。《算法和数据结构》正儿八经的那门课程我可没想去掉头发。
-
-### 1.7 编程风格
-
-就是让你要缩进、要写注释、变量名要有来头、要模块化和可复用。
-
-## 第2章 表达式求值
-
-现在我们就开始对语法的速通了。语法部分中这本书将每个小节分为了程序示例、相关语法、研究部分。我们既然是速通,相信你们也不是毫无基础,我们就按照略过程序示例、速通相关语法、总结研究部分的节奏来进行吧!
-
-### 2.2 相关语法
-
-1. 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形、字符型、浮点型、枚举型等。还可以对其加修饰符。此外还有构造数据类型(数组类型、结构类型、共用类型)、指针类型、`_Bool`类型、空类型。
-
-2. 常数:常数不是数字,或许叫做常值要更加符合我(们)的习惯一些。这么说就理解了吧,就是那些我们指定的数字、字符、字符串这些。这些常数不会分配数据存储空间,多半只在程序存储区存在。
-
- 1. 字符常数:这里要注意的是,按照`ascii`的编码方式,一个字符只需要一个字节,但是对于汉字等其他语言,一个字节就无法表示,所以出现了多字节字符和宽字符。`wchar_t`就是宽字符,至少是16位长度,也就是两个字节,用 $L$ 来表示,比如`L'A'`;而多字符本质上就是字符数组(书上没这么说,还没讲到数组),比如`‘ab’`。
- 2. 整形常数:就是那套8、16进制的前缀的介绍。
- 3. 实型常数:实型常数也就是浮点型常数,可给数字命名后缀为$f$或$l$来指定为`float`或`double`类型。
- 4. 字符串常数:双引号用于字符串定界。对字符串的处理函数主要在`string.h`。
-
-3. 变量和标识符:这部分真没啥可说的好吧。多敲点自然就熟悉了,包括不要用关键字做标识符的事情。
-
- 1. 变量的存储类型及其初始值:静态型变量、寄存器型变量、自动型变量、外部变量。静态存储区的变量在程序开始时就被赋值了,没指定就是0。
-
- 2. `volatile`:这个限定词定义的变量是指变量可以被程序以外的值修改,比如获取时间这么个事儿。
-
- `restrict`:也是个限定词,是对指针的。作用是告诉编译器,所有对这个指针所指向变量内容的操作都必须通过这个指针进行。
-
-4. 运算符表达式:记得多就记得住,咱也没啥好说的。
-
-
-
-> 是不是搞来搞去的莫名其妙的东西太多了,实际上如果平常敲代码的话,感觉用得表少的其实是后面枚举和文件操作用得比较少,我也主要是这一部分比较迷糊,那么我们不妨就针对这一部分来进行一些学习与研究吧。
->
-> 其余的部分,我们就先跳过咯?不然怎体现得出速通之理😜。
-
-## 第6章 结构、联合、位断和枚举类型
-
-### 6.1 程序示例
-
-说实在的,如果是面向计算机二级C语言的话,真的是太基础了。我兼职不想写了,大概是乏了。去刷几套题试试手,后面还有差不多20天的时间,这篇速通肯定还会继续更新下去的。
-
-?> 泻药,二级C有啥好写的啊。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