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而记录本身已经是一种反抗 #6

Open
VandeeFeng opened this issue Nov 21, 2024 · 0 comments
Open
Labels

Comments

@VandeeFeng
Copy link
Owner

VandeeFeng commented Nov 21, 2024

在考虑把收藏 GitHub 项目的整理转移到 GitHub 上,现在保存的链接已经很多了,本身这些东西就在 GitHub 上。所以先随便写了个Python,用GitHub Actions 定时触发来获取我在 GitHub 上 Star 的项目信息。

下面的这些也是我这几年正在思考的问题,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而记录本身已经是一种反抗

GitHub 再适合不过了。

yihong0618/gitblog#177 ,People Die, but Long Live GitHub

People Die, but Long Live GitHub这篇文章里写到: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Joe Armstrong 最近几个月都在忙着迁移博客到 TiddlyWiki。我很早就关注了他的 Twitter,然而之前并没多想。听闻大师在 4 月 20 号去世,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之前的举动是在未雨绸缪。

TiddlyWiki 是个单文件的 Wiki 系统,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信息存在哪?如果你希望存储一段信息,让 100 年后的人也能访问,要怎么做?

所以,我们还有什么选择?想来想去,也只有 GitHub 了。

GitHub 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有太多人,太多事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 GitHub,除非人类在未来完全不需要开源代码(这显然不可能),否则我想不出 GitHub 有关闭的可能。对 GitHub 来说,存在 100 年简直是小意思,500 年也不是不可能。这是我的预言,不一定准确,但我还挺有信心的。

人总想留下某种痕迹,证明自己活过,然而事实上,99.999% 的普通人就这么被历史遗忘了——曾经是这样。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的早期,同样也处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从今往后,被数字化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既然有人意识到了 GitHub 的独特性,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总会意识到。那时候会发生什么?自然是,越来越多的人会把自己的信息搬到 GitHub 上,依托 GitHub 实现曾经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永生"。人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是肉体,第二次是被人忘记。我忘记这句话是谁说的了,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回避第二次。只要 GitHub 支持,就一定会有人这么做,至少我是其中之一。几十几百年后,GitHub 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公墓,注册用户大部分都已去世,然而个人主页,项目,commit 历史 还述说着他们生前做过的事——就比如 Joe 的博客。这虽然是个比较 creepy 的推论,但从另一个角度想,却证明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对抗死亡是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而我们已经实现了阶段性胜利。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