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21 lines (108 loc) · 12.8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21 lines (108 loc) · 12.8 KB

前言

提到 Android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即使是 Android 客户端开发初学者,也能列举出来几种,无外乎:

  1. bundle
  2. 文件共享
  3. AIDL(Binder)
  4. Messenger
  5. ContentProvider
  6. Socket

然而都2022年了,本文如果只是介绍下以上的几种进程间通信的方式,就没什么意义了,也太对不起观众了,同时以上几种方式,也不能满足题目的需求:大数据,高效的跨进程传输。 有些同学可能会提到另外一种方式:共享内存(MemoryFile & SharedMemory),这种方式的确是可以满足题目的需求,不过共享内存的使用不是很简单,没有进程间同步机制,这个需要使用者自行处理,这样就加大了该方式的使用难度,下文会详细说明下用共享内存进行通信的难点。

1 使用场景

在介绍这种通信方式之前,先看下为什么需要进行跨进程的大数据的高效传输,有哪些场景需要进行跨进程的数据传输。 对于大部分的 app 开发同学,一般应用都是单进程的模式,并不需要进行跨进程的数据通信,即使有多进程的场景,一般数据量不会特别大,也不是持续性的,频繁性的。 那么在 Android 系统中,哪些数据是大量的,需要跨进程传递的,对 Android 图像系统比较了解的同学会想到屏幕上渲染的数据,对多媒体比较了解的同学会想到音视频数据,这些数据都有类似的特点:大数据量(高分辨率),持续性(高采样率,高刷新率)。 此处以一路30帧的720p的 camera NV21数据为例,1秒钟的数据量为:1280 * 720 * 3 / 2 * 30 = 41472000Byte = 39.5MB,对于这个数量级的数据,一次内存 copy 对系统资源都是很大的损耗,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前面介绍的方式1,2,4,5,6的通信方式不适合大数据的传输,一种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需要进行多次的内存 copy 操作,效率较低。方式3:AIDL(Binder)虽然只有一次 copy 操作,但是 Binder 对单次通信数据量有大小限制(默认< 1Mb),同时由于很多其他通信操作是共享Binder内存的,如果Binder通信过于频繁,是会拖慢应用的响应时间。 而方式7:共享内存理论是可以满足这个需求,不过我们来看下,如果要基于共享内存来实现数据的传输需要完成哪些事情。

2 解决方案

假设目前有两个进程:进程A,进程B,进程A和进程B之间已经建立好了一块共享内存,两个进程都可以对该内存区域进行访问。目前进程A需要向进程B持续的传输大量数据,那么需要哪些步骤呢?

2.1 设计思路

shared_memory_draft

  1. step 1:进程A向共享内存写入一段数据。
  2. step 2:进程B读取这段数据。
  3. 进程A重复 step 1:再向共享内存写入一段数据。

以上1-2-1-2循环,这样就可以了吗?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这里面有一些同步的问题:

  1. 进程A写入后,如何通知进程B读取。
  2. 在进程B没有取走之前,进程A如果有新数据生成,怎么办?
  3. 进程B取走数据后,如何通知进程A继续写入?

对于问题1,2,进程A需要完成写入后触发 step3 通知进程B可以读取,进程B完成读取后,触发 step4 通知进程A可以继续写入。 shared_memory_revised

如果解决以上问题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已经实现了一个基础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对于问题2,又可以扩展出缓存,ping-pong buffer,3-buffer等等)。 而实现以上这套模型的成本应该说还是很高的,但是理论上完全可行,不过为了让事情更简单,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呢,是否有这样一个组件,在进程A和进程B直接建立一个管道,进程A只管写,写不下了,阻塞或者返回出错,有空间可以继续写了,通知进程A继续进行写,进程B只管读,读不到,阻塞或者返回出错,有数据了,通知进程B继续读,由这个管道处理同步通知这些事情,linux下有提供 pipe 这种通信方式,不过pipe需要多次内存 copy,也不适合大数据的传输,且 Android 系统并没有在应用层暴露这个 pipe 的接口。 linux_pipe

对于 Android 系统,渲染,音视频等模块比较了解的同学应该会想到 Android 系统里面的 BufferQueue,那么先了解下 BufferQueue。

2.2 BufferQueue

对业务开发来说,无法接触到 BufferQueue,甚至不知道 BufferQueue 是什么东西。对系统来说,BufferQueue 是很重要的传递数据的组件,Android 显示系统依赖于 BufferQueue,只要显示内容到“屏幕”(此处指抽象的屏幕,有时候还可以包含编码器),就一定需要用到 BufferQueue,可以说在显示/播放器相关的领域中,BufferQueue 无处不在。即使直接调用 Opengl ES 来绘制,底层依然需要 BufferQueue 才能显示到屏幕上。 BufferQueue 是 Android 显示系统的核心,它的设计思想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只要往 BufferQueue 中填充数据,则认为是生产者,只要从 BufferQueue 中获取数据,则认为是消费者。有时候同一个类,在不同的场景下既可能是生产者也有可能是消费者。如 SurfaceFlinger,在合成并显示 UI 内容时,UI 元素作为生产者生产内容,SurfaceFlinger 作为消费者消费这些内容。而在截屏时,SurfaceFlinger 又作为生产者将当前合成显示的 UI 内容填充到另一个 BufferQueue,截屏应用此时作为消费者从 BufferQueue 中获取数据并生产截图。 buffer_queue

同时使用 BufferQueue 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往往处在不同的进程,BufferQueue 内部使用共享内存和 Binder 在不同的进程传递数据,减少数据拷贝提高效率。 “同时使用 BufferQueue 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往往处在不同的进程,BufferQueue 内部使用共享内存和 Binder 在不同的进程传递数据,减少数据拷贝提高效率。” 通过这段可以明确 BufferQueue 是可以进行跨进程间通信的,而且 Android 显示系统是用 BufferQueue 来做数据传递,那么 BufferQueue 是一定可以用来做大数据的传输,而且性能应该是很高的,否则 Android 系统的显示也会卡顿,可以看出 BufferQueue 是 Android 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组件。 那么我们是不是用 BufferQueue 就可以进行应用间的通信了呢,抱歉,BufferQueue 这个组件在 Android 应用层是没有暴露出来的,App 是无法使用的。(至少目前我还没有找到相关接口) 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直接使用 BuferQueue 外,更多的是使用 Surface/SurfaceTexture,其对 BufferQueue 做了包装,方便业务使用 BufferQueue。Surface 作为 BufferQueue 的生产者,SurfaceTexture 作为 BufferQueue 的消费者。 此处提到 Surface,那么 Android 应用是否可以使用它呢,抱歉,查看了下 Surface 暴露的接口,也未发现有可用的接口来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难道 BuferQueue 这么好用的组件应用层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用不上吗?同时对 Android 系统设计也感觉有些奇怪,为什么这种可用于大数据传递的组件不对应用层暴露,可能是对于大部分App的业务来说,分多个进程,进程间又有这么大数据量交互的场景不多,所以没有暴露出相关的接口来。之前通过大量的搜索和文档阅读,接口类代码查阅,并没有发现应用层如何使用 BuferQueue 的介绍,网络上也没有人讨论过类似的方案。 那么是不是 BuferQueue 我们就完全用不了呢,如果用不了,那么可能就没有这篇文章了!!!! 柳暗花明:在研究 Camera Api2 相关接口时,一个类 ImageReader 引起了注意,这个类是基于 Surface 的封装,用于获取 Camera 的数据。既然有 reader 是不是有 writer 呢,不出所料 ImageWriter 也是存在的,这两个类都是在 Android 6.0(API level 23)加入的。

2.3 ImageReader & ImageWriter

下面我们看下如何基于 ImageReader、ImageWriter 实现一个消费者生产者模型,首先生产者和消费者处于两个进程: 消费者进程:ImageReader

// step 1: 创建一个ImageReader
ImageReader imageReader = ImageReader.newInstance(width, height,ImageFormat.YUV_420_888, 2);
// step 2: 设置ImageReader回调
imageReader.setOnImageAvailableListener(new ImageReader.OnImageAvailabl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ImageAvailable(ImageReader imageReader) {
        Image image = imageReader.acquireNextImage();
        Image.Plane[] planes = image.getPlanes();
        for (int i = 0; i < planes.length; i++) {
            ByteBuffer byteBuffer = planes[i].getBuffer();
            byte[] bytes = new byte[byteBuffer.capacity()];
            byteBuffer.get(bytes);
        }
        image.close();
    }
}, mCameraHandler);

生产者进程:ImagerWriter

// step 1 : 获得ImageWriter对象
ImageWriter imageWriter = ?;
// step 2 : ImageWriter.dequeueInputImage、ImageWriter.queueInputImage写入需要传递的data数据
Image image = imageWriter.dequeueInputImage();
Image.Plane[] planes = image.getPlanes();
for (int i = 0; i < planes.length; i++) {
    ByteBuffer byteBuffer = planes[i].getBuffer();
    byteBuffer.put(data, 0, data.length);
}
imageWriter.queueInputImage(image);

通过以上示例代码,我们是不是可以实现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呢,当然不能,细心的同学应该会发现生产者示例中 step 1的 ImageWriter 不知道是如何来的?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环节:ImageReader 和 ImageWriter 是如何关联起来的? 先看下 ImageWriter 类源码,看看如何创建一个 ImageWriter 对象:

public class ImageWriter implements AutoCloseable {
	ImageWriter()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ub!");
	}

	@NonNull
	public static ImageWriter newInstance(@NonNull Surface surface, int maxImages)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ub!");
	}

	@NonNull
	public static ImageWriter newInstance(@NonNull Surface surface, int maxImages, int format)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ub!");
	}
}

我们看到如果要创建 ImageWriter 一定需要 Surface 这个参数,回头在看下 ImageReader 类源码,如果仔细的浏览过源码的话,会发现 ImageReader 有一个 getSurface() 接口,那么是不是把 ImageReader 的 surface 传递给 ImageWriter 就可以建立关联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剩下的工作就是把 ImageReader 的 surface 从消费者进程传递到生产者进程里就好了,这里通过 AIDL 进行传递就可以了(Android AIDL 使用教程)。 完成以上步骤,生成者进程就可以向 ImageWriter 中写入数据,消费者进程就可以通过 ImageReader 的回调收到这个数据了,通过实测这种方式传输 Camera NV21 数据,资源消耗非常低,可以满足 大数据高效 的要求,同时实现又比较简单,不到100行代码就可以完成整个通信流程。

3 示例代码

按照以上介绍的方式,相信大家都可以实现一个高效的跨进程的消费者生产者模型。我基于该方式实现了一个多路 Camera 分发的 demo,供参考:camera-ipc-sample。 该工程包含两个App:MultiCameraService、MultiCameraClient。 安装这两个 apk,手动给 MultiCameraService App 授予 Camera 访问权限,然后打开 MultiCameraClient App,点击预览开关按钮,正常情况下即可实现 Camera 预览。 有些同学会说这有什么啊,不就是 Camera 预览功能,注意这里面是在 MultiCameraService app 中打开的 Camera,而在 MultiCameraClient app 看到预览画面,Camera 的数据是通过跨进程的方式,从 MultiCameraService App 传递到 MultiCameraClient App 中的。如图: multi_camera_demo

4 总结

以上即是如何在 Android 实现跨进程大数据的高效传输,虽然该方案对于纯粹的手机 App 开发同学不一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有很多智能设备采用了 Android 系统,对 Camera,图形渲染都有很多不同于手机 App 的需求,在没有很好的跨进程传输方案的情况,有些项目只能把很多业务功能杂糅在一个 App 进程中,使模块承载的业务功能不是很清晰,有了这种方案,就可以更加优化项目模型架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