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试发现自己编译 core 和 inject 没用,他的 agent 无论如何还是会从官网上自己下载这两个 jar 包并放到 temp 目录下,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写出来的 bug,因为如果从官网上下载,也只是下载 agent,在运行时动态下载 core 和 inject,应该是最开始打算试用,没打算开源?? -- 作者:素十八
洞态IAST - Java探针分析
洞态IAST的agent部分由agent.jar
、iast-core.jar
和iast-inject.jar
三部分组成。其中:
agent.jar
用于存放配置、定期拉取云端信息、下载并加载核心检测引擎iast-core.jar
和iast-inject.jar
iast-inject.jar
用于注入至BootStrap ClassLoader
,后续在目标应用中调用iast-core.jar
中的数据采集方法iast-core.jar
是核心jar包,存储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上报等功能
探针启动时,由agent.jar
检测当前的启动模式,规则如下:
- debug模式为false,从云端下载检测引擎并启动
- debug模式为true,检测本地临时目录中是否存在核心检测引擎
- 存在,加载本地检测引擎并启动
- 不存在,从云端下载检测引擎并启动
综上,如果想要试用自己编译的agent,需要指定启动模式为debug-Ddebug=true
并将iast-core.jar
和iast-inject.jar
复制到临时目录中。
编译及配置方法
仅需四步即可实现修改Agent
代码并使用云端环境:
- 拉取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XSecurity/DongTai-agent-java.git
- 根据需求,修改agent-java中的代码
- 编译Agent
3.1 登陆洞态IAST云端,前往部署页面获取Token和云端服务地址
3.2 将Token和云端服务地址写入
iast-agent/src/main/resources/iast.properties
文件 3.3 运行maven clean package
编译agent - 拷贝检测引擎到临时目录
- 运行应用(以SpringBoot应用为例):
java -javaagent:/path/to/iast-home/release/iast-agent.jar -Ddebug=true -jar app.jar
检测引擎是如何区分应用的呢? -- 作者:素十八
检测引擎与应用之间的区分可分为:自动识别并区分和手动配置进行区分两类方案,一开始,我们研究了自动识别应用名称,后来发现准确度很难保证,因此最终选择了手动配置的方案。
- 洞态IAST支持两种方式配置应用名称:
- 方式一,通过部署IAST页面,输入项目名称,应用启动时,将自动将探针绑定至对应的项目中
- 方式二,启动应用时,指定JVM参数
-Dproject.name=<project.name>
,如下:java -Dproject.name=<project.name> -jar app.jar
- 【讨论】IAST自动识别项目名称的可选方案
- ContextPath
- 当前Request请求所在的物理路径
一个优秀的 IAST 一定有 SCA 一类的功能,简单的实现都是通过收集客户段组件信息,发送到云端通过匹配 CPE,并链接到对应的 CVE/CWE/CNNVD 等 -- 作者:素十八
洞态IAST的SCA功能实现主要分为三部分:
- 收集并上报
JavaWEB
应用中使用的第三方组件 - 与
Maven
官方组件库匹配,获取精确的版本信息 - 与漏洞库对接梳理漏洞(漏洞库数据来源于国内外公开的优质SCA漏洞数据,未通过cpe处理)
- 收集
JavaWEB
中第三方组件的方案 根据Java中的类加载机制可知,JVM在加载应用代码类的同时会加载类中引用的第三方组件类。根据这一特性,在IAST
中获取第三方组件类所在的jar包位置,计为path1
,然后读取path1
目录下所有的jar包;最后用SHA-1
算法计算Jar包的哈希值,并上报至云端 - 云端与
Maven
官方组件库匹配 云端根据SHA-1
哈希值与Maven
组件库进行匹配,获取对应的groupId
、artifactId
和版本信息 - 云端与漏洞库对接 拿到组件的版本信息后,与漏洞库对接,判断是否存在cve漏洞
【讨论】关于SCA
的收集,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呢?
-
登陆洞态IAST官网,官网地址:https://iast.io/
-
点击右上角的“部署IAST”,点击“下一步”直到第三步
-
在“自动下载”中找到参数 Token
- 当多个项目共用一个agent时,启动项目时需要添加启动参数“-Dproject.name=project name”,然后在洞态IAST官网新建项目,项目名与参数“-Dproject.name=project name”中的“project name”一致即可自动绑定agent,漏洞信息会展示在各个项目。
-
在洞态IAST官网新建项目时有填写版本的输入框,填写当前应用版本。当应用更新新版本时,首先进入之前建的项目详情,在“版本”处可以编辑版本,新增版本并且切换到新版本,然后启动新版本应用即可。
-
不同版本的漏洞数据会展示在其对应版本的项目中。
- 与应用访问有关,而且数据上传回来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 engine 填 dongtai-engine 服务的内网地址,apiserver 填 dongtai-openapi 服务的内网访问地址
-
先执行 db.sql
-
再按日期顺序执行 update.sql
-
检查自己应用的启动命令,以springboot项目为例,启动命令:java -javaagent:/path/to/agent.jar -Dproject.name= -jar app.jar,注意先编写-javaagent 再编写 -jar
-
检查应用所在网络连接是否有问题
- agent 在检测时可能会出现报错,通常情况下为正常现象,如果影响到了应用使用,请将报错日志保存并联系技术人员。
-
检查网络是否能访问阿里云
-
检查网络是否能访问 github
-
4核8G的服务器
-
安装docker
- docker-compose安装的时候,需要输入两个端口,第二个端口就是openapi的服务端口
-
系统有延迟
-
取消“已确认”按钮
- 洞态IAST 是被动式检测漏洞,所以不需要主动向业务服务器发起请求
- 验证的时候,会根据识别到的攻击参数位置,构造特定的验证poc:../../dongtai 之类的,然后在探针内部进行重放,分析是否能触发相同的污点调用链且触发漏洞。
- 不会有脏数据,重放请求有重放标志,在探针端会进行自动拦截
- 项目名称需要是唯一的
- 自动验证功能需要等探针主动拉取,改一下探针启动参数,-Diast.service.replay.interval=1000,这样就会块很多,但是对系统的CPU占用有影响
- 可以,如果需要区分不同的app,通过指定启动参数:project.name即可
-
在entrypoint.sh里,用nohup后台运行一下
-
CMD "client"
-
标准用法:ENTRYPOINT是容器的入口shell脚本,CMD是shell脚本的参数
- 过滤方法规则是属于传播节点的一种,用于添加公司内部自定义的危险数据过滤方法,如xss过滤;危险方法是漏洞出发的位置
- 如果是过滤xss的话,加在过滤方法里,如果是xss的漏洞触发点,加在危险方法里
- 是的
- 需要自定义探针的名称,可以修改这个地方:com.secnium.iast.agent.AgentRegister#getAgentToken和com.secnium.iast.core.report.AgentRegisterReport#getAgentToken
-
hook方法的位置不支持
-
建议使用IDEA插件添加规则
- 需要为同一个agent
-
问:目前加验证功能的目的是验证漏洞是否存在吗?插庄检测准确率应该比较高,验证的逻辑是判断iast检测是否准确,但是验证的过程是看不到的,即使验证完了,验证的有效性可能也要被验证下,这样验证的功能意义是不是就降低了
-
答:是的,为了验证漏洞是否存在。验证功能可以解决大部分误报,如果自动验证都过不去,基本上也不需要人工验证。但是现在验证功能由探针主动拉取,为了不影响性能,所以每秒钟只处理一次,所以存在验证比较慢的问题,等之后解决性能和验证速度的问题,就好了
-
问:师傅说的逻辑是站在自动验证是精准的情况下的一种判断情况,如果自动验证能够保证精准率高,是不是可以将验证机制合并到漏洞检测机制上,现有检测机制判断为漏洞后,接着就去验证漏洞,正常情况下一个漏洞已经判断为疑似存在的话,再请求下是否可获得为预期结果就能判断验证,最终再呈现是否真实存在漏洞,是不是好一些,剩余验证不了的或者验证没通过的可以定义为疑似漏洞
-
答:是的